張建東
摘要:文章對當前鐵路旅客運輸延遲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鐵路旅客運輸延遲的民事賠償難點主要體現在鐵路責任造成旅客人身損害的賠償、旅客自身責任造成人身損害的賠償以及第三人責任造成旅客人身損害的賠償,最后提出鐵路旅客運輸延遲的民事賠償責任的構想,主要有明確責任承擔主體、提高專業人員對《條例》的理解力以及制定鐵路客運延誤的賠償標準及限額。
關鍵詞:鐵路;旅客;運輸;延遲;賠償責任;
一、鐵路旅客運輸延遲的民事賠償責任設想
(一)明確責任承擔主體
建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第12條,鐵路運輸企業應確保乘客按照機票上標明的列車日期和數量到達目的地站。由于鐵路運輸企業的責任,旅客不能按照機票規定的日期或火車號碼旅行。鐵路運輸企業應根據需要退還所有票價或安排不同列車到達同一目的地站。由于鐵路運輸企業的責任,如果旅客未能在運輸合同規定的合理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站,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按照旅客的要求支付賠償金或者提供其他形式的救濟。“鐵路客運條例”第118條規定,與鐵路部門發生人身傷害糾紛的旅客,可以向發生事故的車站或裝卸站索賠。中國鐵路法第10條增加了承運人的延誤民事責任,可以視為“鐵路運輸企業應確保客貨運輸安全,確保火車及時到達”。如果未能按時到達并造成乘客損失,應承擔民事責任。“中國鐵路法第11條規定增加承運人,增補如下:”鐵路運輸合同是指鐵路運輸企業與旅客和托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澄清[7]。旅客機票,行李票,包裹票和貨運單是合同或合同的一部分。鐵路客運合同中應標明鐵路客運企業的名稱。鐵路客運企業應當規定客運合同違約責任不低于20%。“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第12條規定了承運人逾期履行的民事責任形式。鐵路運輸企業應當確保旅客在機票上注明的日期和列車號碼到達目的地站。由于鐵路運輸企業的責任,如果旅客無法在機票或火車到達時注明日期,鐵路運輸企業應按照旅客的要求退還所有票價或安排其他列車或火車模式。運輸以確保乘客在指定時間到達指定的車站。
(二)完善鐵路規章相關規定
有必要嚴格依法界定運輸延誤的概念。延遲出發和延遲到達的兩種情況是客運延誤實際情況的理論分類。我們應該引入法律制度,對“運輸延誤”作出全面而完善的法律定義。此外,在理論界對判斷運輸延誤的標準仍存在爭議,應從立法層面加以解決。只有這樣,鐵路承運人對旅客延誤責任的相關法律制度才能明確,完善,可操作,才能有效保護旅客利益。
(三)制定鐵路客運延誤的賠償標準及限額
損害賠償原則是指確定損害賠償的標準。損害賠償責任是補償性的,即賠償債權人因違約造成的損害賠償。這不再是有爭議的。目前,對于違約賠償責任是否具有懲罰性,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損害賠償責任應該是懲罰性的。原因是違約方對受害人的損害負有責任,這是違約方的財產制裁,反映了法律責任的懲罰性質。如果賠償損失既是補償性的又是懲罰性的,那么對受害者的賠償和對犯罪者的制裁將有機地結合起來。另一種觀點認為,損害賠償責任僅適用于受害者遭受的實際損失。其目的是彌補損害,而不是懲罰疏忽,因此其性質主要是補償[8]。作者認為,損害賠償責任的基本性質在于其補償性質。為了在一方違反合同后保護受害者的權益,他們通過賠償損失履行合同義務,從而達到合同地位。因此,損害賠償責任僅限于違約方造成的損失。“合同法”規定了賠償的全部責任,即應當賠償與違約有因果關系的所有損害賠償,這是保護非違約方利益的自然要求。
因延誤造成的旅客,行李或貨物損失賠償限制。就國際航空運輸延誤造成的旅客經濟損失賠償而言,行李和貨物損失賠償為每公斤17特別提款權f約20美元)。華沙系統沒有相關標準來彌補延誤。1999年新的“蒙特利爾公約”造成了延誤。承運人對每位乘客的責任為4,150特別提款權(約5,000美元)。行李是每名旅客1000特別提款權(約1200美元),而不是按重量計算。商品價格為每公斤17特別提款權(約20美元)。
事實上,損失賠償的范圍可由旅客和運輸公司事先商定,或由法律直接規定。與航班延誤補償相似,由于鐵路旅客延誤,轉機,退款等原因,承運人承擔了額外的旅客住宿費用。如果有其他損失,旅客應在證實真實后承擔賠償責任。應制定詳細的標準,例如在工作時間延遲的情況下應支付多少賠償金。“鐵路運輸收入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對違反旅客運輸責任的支出應當另行規定。“條例”第7項可修改如下:違反行李,包裹,貨物和客運合同。
二、結語
鐵路客運船舶損害賠償責任是鐵路客運的一種法律責任,經常發生在鐵路客運過程中。鐵路客運關系的特殊性決定了鐵路客運關系不僅與一般合同關系不同,而且與一般侵權關系不同。當然,本文不僅討論了與承運人責任密切相關的標準條款,第三方行為,共同侵權的構成等涉及的法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瑞.論鐵路貨物運輸遲延問題及其法律救濟[J]管理觀察,2016(21):48-50
[2]李楨.關于《國際海上運輸有毒有害物質損害責任及賠償公約》[J]中國遠洋航務,2016(10):72-74
[3]劉學,高飛.新體制下軍用物資供應鏈模型研究[J]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17,31(02):35-40+65.
[4]胡健.基于SD方法對軍用周轉物資采購的研究[J].物流技術,2018,37(02): 134-139.
[5]沈肇圻.關于有毒和有害物質海運民事責任和賠償相關公約的誕生[J]中國船檢,2018(04):96-99.
[6]張春雷.民航旅客運輸延誤問題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12):269.
[7]王愛玲.目的港收貨人拒絕提貨糾紛民事責任的司法審查——對泛太集運公司訴青島諾克來公司、樂克來公司國際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的分析[J].法律適用(司法案例),2017(14):41-48
[8]張玉婷.網約車平臺與司機的民事責任研究及裁判策略應對——從一則乘客起訴網約車司機、平臺公司及保險公司案說起[J]法律適用,2018(21): 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