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各個階段和學科的教學都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上的一個重點。而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成為師生和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推動著我們建立有效的教學機制達成教學目標,本文將就此展開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45
作為學前到中小學的重要起點和過渡階段,小學階段的教學成果將作為中學的重要基礎。而語文學科作為貫穿學生整個成長階段的重要學科,應當在小學階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道路助力。在這個過程中,首要的就是我們教師需要向學生和家長明確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在從多個方面切入,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明確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尋求家長和學生的認同
在一定時間的教學實踐之后,我認為家長和學生的認同與支持對于我們的教學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而想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我們應當先明確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家長和學生都能認同它。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加速踏板”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具體到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方面面,比如背誦古詩時,我們可以以“情景記憶法”來引導學生暢想詩中想要展現的相關情境,讓他們通過想象詩歌里包含的意象和情感更好地理解和背誦這首詩。這樣的方法不僅僅加快學生理解和記憶的速度,也暗合了低年級學生思維較為發散、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點。以李白的《靜夜思》為例,引導學生根據詩歌本身延伸出月光等意象,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思鄉之情,加速記憶。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養成高效的學習模式,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成果。從這樣的效果出發引導學生和家長,相信他們能對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二)學習習慣培養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眾所周知,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是為學生的學習助力,還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其他方面獲得感悟。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喜歡“搭伙”的依賴心理,我們可以將他們分為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和展示,更好地協作完成語文作業。這樣的形式,不僅能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所提升,也能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感受到協作的魅力。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對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協作能力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鋪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頗多。
二、創設引人入勝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向學生和家長闡明學習的意義之后,我們需要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從教學上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我將重點從課堂設置和活動方面展現這一點。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分享和欣賞
在整個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學習都是一個不斷積累沉淀的過程。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養成分享和欣賞的好習慣,能夠讓學生積累到更多語文方面的知識。從具體的方法和途徑上來說,我們可以劃分出教室的一塊區域,讓學生展現自己的語文作業。可以是小作文,也可以是自己積累的一些好詞好句,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無意中吸取到更多語文知識。分享和欣賞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有著重要意義的。比如我們可以定期收集學生的周記和積累本,針對一些態度認真、完成度較高的作業,我們可以粘貼在相應的展示區。這樣對于完成效果好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而對全班學生來說,他們通過這樣的分享形式能夠欣賞到別人的態度和成效,還無形中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可謂一舉多得。
(二)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活動
除了設置分享區域之外,我們還可以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課前預習和課后檢驗這兩個環節,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培養預習復習的良好習慣。但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容易對硬性要求產生一種反感情緒。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應當在這兩個環節多設置一些課堂活動。在布置課前作業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隨機抽取一人代表全組上臺發言。在課后復習之后,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展示。
當然,發言和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低年級學生可以通過畫圖等靈活的方式展現自己所學,而高年級學生可以通過PPT展現自己預習復習的成果,這能讓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展示形式展現自己所學,讓教師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規劃上的優缺點。
三、獲取家長的支持,多渠道搜集資料
除了課堂建設和觀念的明確之外,我認為家長的支持和資料的完整程度也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一)與家長保持溝通,請求他們的支持和配合
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家長也在課堂之外承擔著學生的教導任務。因此,我們可以多和家長溝通,向他們說明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在平時請求他們多監督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多和孩子觀看一些有助于語文積累的短片等,這樣能夠在課外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多渠道搜集資料,做好教學規劃
當然,好的教學方法也是需要我們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的。我們首先應當從網上搜尋一些相關的資料,在檢索時將重點落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不用刻意針對語文這一學科,其他學科也可以進行有計劃的改造利用。其次我們還可以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采取旁聽的形式,多觀察課堂當中教師對學生習慣培養的方式,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啟發。我們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開展公開課,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法完成,并邀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家長來參與,在課后對我們的教學成果進行評估,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還要定期搜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多方面了解各方對我們課堂設置的意見和建議,這樣能夠給我們的課堂效果帶來很大的提升。
四、結束語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貫穿整個學習始終。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習過程更順暢快樂。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學習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其次,我們要通過課堂布置、活動等方式展現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學會分享和欣賞,在團隊協助中找到成長的意義。最后,我們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定期開展公開課活動,讓其他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共同提出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