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榮
【摘? ? 要】教師引導學生把語文課本中的部分課文編演成課本劇,通過活動來學習,不但深受學生喜愛,而且對語文教學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課本劇? 小學語文? 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40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最好是把兒童的學習變成一種游戲似的,使兒童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這是優良教育的基本原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可以在課內外組織參觀、訪問、辦報、演課本劇等活動。”課本劇的編演就符合這一教育原則和大綱要求。具體來說,課本劇對語文教學的意義如下:
一、課本劇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記憶
在教《尋隱者不遇》古詩時,我先解釋清楚個別字詞的含義,讓學生了解詩的大意,然后我就導演了一個課本劇。我扮演詩人,叫一位學生扮演童子,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我去尋找深山里的朋友,與童子相遇,我以詩人的口吻向學生提了三個問題:“你師父干什么去了?”“他在哪兒采藥了?”“你能找到他嗎?”以便考查學生是否理解了詩意。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詩演變成了一個情節完整,口語化很強的故事了,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這樣學習古詩靈活易懂,情趣盎然。
二、課本劇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以往教課文時,老師在上面講得頭頭是道,不放過一點細節,學生在下面聽得疲憊不堪。現在,引導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并且還要表演,學習課文的形式改變了,學生個個興致高漲,躍躍欲試,都想在同學面前大顯身手。于是學生就會主動愉快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如《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文章大部分段落采用對話的形式,這是本篇課文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通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高傲自滿者和一個謙虛忍讓者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是讓學生編演課本劇的好素材。在表演中理解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感悟寓意。可是鐵罐“奚落”陶罐時的神態和語氣很難把握,畢竟學生年齡小閱歷淺。于是,學生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有的還結合平時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
例如,當有的同學自己考得很好時,見到與自己關系不好的同學考的不如自己時,就會用奚落的語氣說同學。群策群力,反復研究,學生在一次又一次揣摩體會的過程中,把鐵罐的傲慢無理詮釋得淋漓盡致。從而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也潛意識領悟了故事的道理。此時,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取得成功的體驗和獲得知識的快樂,是無以倫比的。學生在編演中積極主動、思維活躍,煥發出無限的活力。
三、課本劇能達到活化教學模式
課本劇可以根據課文性質的不同編成小品、相聲、戲劇等,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可以是整篇課文進行演編,也可以是課文的部分內容進行改編;把課本劇引入到語文課堂中,可以活化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魅力。如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對話較多,可以編成相聲。
《小鹿的玫瑰花》一課趣味性濃,我采用戲劇表演。《從現在開始》我對課文一部分進行想象編演,如:當小動物們聽了貓頭鷹大王宣布:“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動物們會怎樣議論紛紛呢?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動物會怎樣說。讓學生先小組說,然后上臺帶上小動物的頭飾表演說。有的表演小鹿說:“你看,我的鹿角多美呀。可是要我白天休息,晚上做事,我晚上怎么看得見吃草呢,我美麗的鹿角會被樹枝掛住的呀。”有的表演小松鼠說:“要我白天休息,晚上做事,我晚上看不見摘松果呀。”有的表演小蜜蜂說:“晚上花兒都謝了,我怎么去采蜜呀?”就這樣,學生在自編自演中想象創新著。課堂上充滿創新的活力。
四、課本劇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本劇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學生創建了良好的鍛煉平臺,學生文學欣賞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鍛煉,獲得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畢竟,在演出的過程中會涉及大量臺詞的背誦與記憶,并且還要冠上不同的語氣與情感態度,這就要求學生必須非常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等人物形象特點,因而學生的欣賞能力與分析能力便在此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此外,課本劇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戲劇的形式代替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課本劇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生創造力、表現力、活動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一個很好地鍛煉與提高的機會。
五、課本劇能釋放激情,張揚個性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我表現欲望比較強烈,渴望自由,喜歡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尤其是在當今知識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孩子們的視野開闊了,各方面能力加強了,孩子們需要張揚個性,需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對表演類活動更為好奇,充滿興趣。這個時期的孩子可塑性強,是張揚個性培養的最佳時期。往往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張揚個性因不利的教法而被壓抑后導致惰性,越到高年級就越不愛發言。課堂上組織學生參演課本劇,適應兒童的這一天性,為孩子提供一個活動的空間,為學生搭建個性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下釋放激情、張揚個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濃厚,課堂氛圍會更輕松愉快。
總之,編演課本劇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檢閱,對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課本劇的選擇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也是非常關鍵的,另外,還需認真把握語文教學的具體過程。相信本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課本劇在當前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更加高效地應用。編演課本劇這種教學形式就充分體現和實現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而且在互動理念的指導下,會煥發出其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