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婕
【摘? ? 要】新課程改革不僅對教師教學的最終教育目標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詳細要求,還分多個層次地提出了教學應該達到的程度和水準;還提出了每個學科的課程標準的詳細要求和分類,在范圍上更加詳盡地規劃出了每個學科的任務和定義。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更加清晰了各自的任務和方向。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119
語文是所有高中的學科教育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不僅是要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和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利于學生對其他學科的信息獲取和理解。在新課改之后,對于高中語文提出了更加鮮明的標準,教師應該以此為主要的教育目標,從多個層次和多個角度去豐富學生的語文課堂,不僅使學生能夠收獲到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和學習語文的樂趣所在。
一、教師要在新課改后對教學效率重新認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資料下,教育工作者們應該有這樣的醒悟:教學的唯一標準不再是升學和分數,教師評判一個學生的方式也更加多元,教師的教學也應該不再以提高分數為唯一的教學追求和僅有的努力方向,教師應該更加綜合性地為學生考慮,應該更加全面地為學生講解語文,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要讓學生不僅看到語文的造詞遣句的美麗,還要讓學生體會到字詞句段之間包含的深刻情感;不僅要讓學生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還要教會給學生一定的鑒賞和賞析語文的能力和方法;不僅要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背后的思想,還要鼓勵學生自己也要開始嘗試融情于景地寫作;不僅要讓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完成閱讀的題目和任務,還要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等。這些具體的教學,并不是向我們以往的學校教育所推崇的那樣,相反的,現在的教學效率更加注重人文和情懷方面的培養,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追趕分數。對于教學來說,這是一次偉大的嘗試和實踐;對于教育來說,這是我們社會達到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教師可以從知識與技能角度去進行課堂教學
知識與技能是在教育目標的三個維度上最為基礎的部分,它要求教師能夠教會學生“知其然”。它主要發生在教學信息的傳遞和學生的接收與獲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于包含了教學性的或者教學意義的信息的傳遞要注意其方式,要嚴格地遵守一些教學原則,比如“小步子原則”,教師信息和內容的教授要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對于已有知識的學生才能對其造成一定的沖擊,也利于學生進行新舊知識間的一個聯系和連接,助于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的記憶與理解。教師在傳遞教學信息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的接收情況,這也是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原因。因為學生的學習專注時間的有限的,學生能夠接收到的有效的教學也是有一定的容量的,當教學達到一定飽和程度的時候,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教學就沒有多大意義了。這也是為什么灌輸式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教師可以從過程與方法的角度去展開課堂的語文教學
教師在上課前就要根據當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如何展開,以及對學生的活動參與情況和完成項目任務的情況做一個預設,才能在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能夠更加胸有成竹、從容淡定地授課,對課堂的教學節奏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掌握,對學生的教學情況更加了然于心。過程與方法的角度去開展或者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或者合適的教學情節,是為了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能夠“知其所以然”。這也是為什么現在“過程論”比較盛行的一個原因,“過程比結果重要”,“重過程而輕結果”。實際上,教師對新課改的良好的應和應該是“過程”“結果”兩手抓。比如,教師在課上講到賞析古詩詞時,不僅要讓學生能夠知道古詩詞賞析的具體步驟,標志性字詞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在自己獨立做題或者對詩詞進行賞析的時候,自己可以通過什么樣具體的方法去嘗試獨立地進行賞析,并且達到一定程度的鑒賞水準。這才是教師針對這個教育維度上應該給學生著重演示,和要教給學生的重要內容。
四、教師可以通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去實現語文的課堂教學
在教育目標的最高層次的維度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學生看待事物和問題的態度、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式與嘗試解決問題與否的態度和解決的路徑等方面的影響。這個層次的教學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和領悟到,我建議教師將其分為有機聯系的三個部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即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語文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行體會,幫助學生能夠更快和更有效地和作者產生一種“共情”效應,對于學生來講在課文的理解和記憶背誦方面是大有益處的,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理清楚本篇課文的情感關系和寫作的邏輯順序;在學生能夠進行“共情”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去看、去讀、去聽、去寫“態度”,什么是態度?這個問題必須依靠學生自己在課文中自行領悟,在這樣的過程中雖然學生可能更加茫然,但是對于學生的“語感”的快速形成是有幫助的。
學生在領悟之后也會迅速地學會態度的遷移學習,比如自己在寫作方面的語句描述和自己對類似事情的態度,也會取得不錯的進展;在前兩者為前提的基礎上,再來談價值觀。教師肩負著教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職責,即學生在學校教育中耳濡目染學到的東西和行為的表現其實就是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比如,一個嚴格守時的班主任就會影響班上的學生“守時是一個好習慣”,一個用詞刻薄的班主任就會影響學生看待他人的角度更不寬容和溫和。所以教師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的教學,更多的是在言行中去積累地影響學生,即教師要做好為人師表。
傳統的語文教學總會因為追趕教學計劃和一定的進度,而片面地忽視了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實際需求;也有可能因為班上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能力存在著差異性,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難免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搞得每個群體的學生都認為自己受到的關注并不多;還有可能出現個別的特殊現象,比如學困生和“拖后腿”,每個班級總有那么幾個,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難以實現對學生的各個突破。在新課改后,教師必須要重新正視這些問題,去多方式地嘗試解決它。
新課改后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是教師對如何展開素質教育進行思考的過程。新課改后更加明確地指明了方向,教師應該更有針對性和動力十足地去嘗試因材施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