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華
【摘 ? ?要】導學式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體制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學習習慣為重點。本文中我就從初中英語學科教學角度出發,談談導學式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導學式教學 ?素質教育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040
英語是初中階段一門較為難學、難教的學科,這基本是初中教育中學生和教師的共識。之所以成為“兩難”科目,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語言體系來說,英語和漢語從屬于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漢語則屬于漢藏語系,語言體系的不同導致其語法和字詞的構成基本沒有共同之處,長期處于漢語環境的中國學生已經從骨血里適應了漢語的構成形式,所以再進行一種新的語言體系的構建本身就是一件難事,這也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本能的排斥性;而另一方面,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說,初中階段學生剛從小學階段相對自由寬裕的教學大環境中進入相對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很容易導致學習節奏上的不適應,對于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而英語難學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學生的厭學情緒,進而在學習過程中不努力也不積極。兩方面結合最終造成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塑造起過硬的能力,最終導致學習效率的降低,學習效果的事倍功半。
導學式教學模式可以說是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并且在塑造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方面具有的一定的優勢性。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長久的努力,最終完成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循序漸進構建,所以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和英語教學的需求貼合度密切。尤其是針對初中生從小學階段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的過渡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本文中我就針對導學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究,結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等教學理念,談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好“導學”工作,切實提升英語教學有效性。
一、課前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從初中階段開始,學生學習的科目逐漸增加,所以每天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量也在與日俱增,因此僅僅是依靠課堂上的“臨時抱佛腳”效果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培養學生提前學習的意識,預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
首先,導學式教學模式以導學案為媒介,所以在新課程開始之前我們就要將導學案發放到學生手中,實現新舊知識的順利銜接。在新課預習方面,作為教師我們要通過導學案給予學生全面的指導。那么在制定導學案過程中,我們就要針對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重點、難點給學生列出明確的預習提綱,然后采取溫故知新的形式,實現新舊知識的橋梁構建,如語法的過渡、單詞的過渡等,利用學過的關聯性知識內容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的思考,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主動思考,并找出自身的學習難點。
其次,在引導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預習過程中,我們要明確其預習任務,然后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重點,并結合自身的預習成果明確自身的學習重點所在,學會質疑、學會歸納,進而為接下來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奠定基礎。另外,通過導學案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尤其是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實現小學階段學習習慣到初中階段學習習慣的過渡,從而保證其學習節奏的有條不紊。
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對應的學習思維和能力
導學式教學重點在于“導”,不論是利用導學案還是其他方法,教師在其中都要起重要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塑造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在課堂探究過程中,我們要正確定位教與學的關系,變教為導,通過問題或者日常討論一步步引導學生建立適合英語語言體系的思維。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我意識,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更具有個性化,而英語課堂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盡量避免“滿堂灌”而是可以采取提問、交流等形式,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開口說話的勇氣,同時也從一問一答或者相互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個性化的思維模式。
其次,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課堂上我們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惰性是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常態,再加上知識的學習難度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那么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我們可以結合探究式模式呈現“引導”的另一種形式,讓學生結合導學案中設定的任務進行自由的分組討論、交流,從學生思維的互換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鍛煉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英語交際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三、課下督導,引導學生自我歸納和反省
如上文所講,初中階段開始學生壓力大,當天學習任務重,所以僅僅依靠課堂知識吸收率有限,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進行課下復習,并從中學會自我歸納和反省,進而重點擊破學習難點,提升學習有效性。
首先,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我們通過導學案讓學生進行及時的課下自我檢測。初中英語的單詞和語法是基礎也是學習關鍵,閱讀或者寫作是基本的考察形式,所以我們導學案中針對每節課的新內容制定對應的練習題,然后本著因材施教的策略,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從統一的導學案中分類出不同的練習題,進而引導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自我檢測、歸納和反省。
其次,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我們通過引導學生自我反省進而制定進一步的學習策略。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導學案中所列出的課后鞏固檢測題能夠明確自己在一天學習過程中所呈現的不足,然后進行針對性的知識鞏固,同時進一步明確自身知識學習弱點所在,制定對應的查缺補漏計劃,如針對單詞記憶等,做到學習方面的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導學式教學模式下,作為教師我們要適應新的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明確自身“引導者”的身份,尤其是在教學互動中注重給予學生方法和習慣上的引導,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從而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發現自身的潛力,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思維,最終在英語學習方面越來越省力,塑造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實現教與學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王學艷.高中英語分層次教學的有效實施[J].考試周刊,2010(2):126-126.
[2]魏民.高中英語分層次教學對學生自信心的影響研究[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