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顯均
【摘? ? 要】學案教學是一種有創意的“導學”模式,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學案上溫馨的提醒以及優美的名言警句都將學法指導、人文性滲透其中。
【關鍵詞】學案? 語文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29
筆者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認為教師在語文“導學”過程中,借用學案是課堂的“形”,是教學的載體,而誘思才是課堂的“神”,是教學的宗旨。要讓學案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誘導學生思維,達到形神兼備,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學案是發揮學案有效性的前提
學案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案,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一個導向性的作用。因此,要精心設計學案就是發揮學案有效性的前提條件。筆者認為要精心設計好一個學案,一般應圍繞自主學習知識、合作探究知識、遷移同化知識三個基本環節來設計,并且在每一個環節中展示出可操作性的學生體驗新知生成過程的具體學習活動,如:巧設具有探究性、邏輯性、可操作性的問題、實驗、游戲、實踐活動等。也就是說,學生通過閱讀學案,要明確“學什么”和“怎么學”。
同時,精心設計學案還要關注以下幾點:第一,關注學什么(明確目標)。一是提供可以操作性的語文活動材料,實際上是指細化學習傳承性課程的什么內容,包括課程文本的內容,也包括課程資源的內容,如圖片、視頻、資料、實驗等。二是提供語文活動的方法。也就是關注怎么動,即是指通過什么學習活動,提供了什么樣的情景,提供了什么樣的流程,提供了什么樣的指導來完成體驗性課程內容,如:激情朗讀、真情講述等。因此,在設計學案時,教師要明確每個環節的導向信息要達成的目標和采用的方法(即完成目標的形式、手段)。第二,關注學情。教師在設計有關問題信息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語文基礎,把握問題的難易度,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獲,盡可能讓多數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體驗方面的生成有效。第三,關注雙基、重難點。教師在設計導向性信息之前一定要研究語文教材,研究資料,研究語文中、高考,明確要求和目標,達到知識點落實,重點突破,難點突破,技能形成,學習情意提高。第四,關注練題質量。設計時精編細選,要有代表性、科學性、針對性、價值性,避免無效問題,機械重復訓練,如:基礎知識積累、優美語言賞析等。第五,關注設置問題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的問題,即:個體問題,同伴問題,小組問題,班級問題。
二、將學案轉化為教案是發揮學案有效性的基礎
學案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不是教案,執教者要將其轉化為教學方案,才能解決教師在學案“導學”中“怎么導”的問題,這是發揮學案有效性的基礎。具體來講,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預設問題的答案或者實驗、活動等的結論,做到胸有成竹;二是創設情境,設置導出知識點的載體,為探究知識奠基;三是優化整合知識點,自然生成新知,巧妙同化舊知;四是設計學生體驗知識點的形式,如:講解、討論、表演、競賽、評價等。
三、把握好具體的操作流程是發揮學案有效性的核心
“學案教學”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目的,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學為主,以學生“說和做”為主,互動交流開放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認為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教師采用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如故事、猜謎,巧設疑問,設置懸念,表演等不同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導入新課。第二環節展示目標,明確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熟讀目標,明白學習要求,重點,難點,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第三環節自主探究,感受新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學習,完成學案上的任務。也就是在自學提綱或習題導學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對照課本獨立閱讀、思考、實驗,形成自我認識,完成知識的初步構建。同時,總結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第四環節探究體驗,整合信息。就是獨立完成自學后,在小組長(每組3-6人)帶領下,小組成員帶著收獲和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落實基礎知識,借助組內同伴的幫助初步解決能解決的問題,實現基本達標。同時,篩選出不能解決的問題,并做好標記,準備在全班進行課堂討論。第五環節互動釋疑,評價優化。一是在全班展示對組內成果及探究的語言賞析結論等重點內容展示認同;二是將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準備在全班交流討論,由能解決該問題的小組進行講解,通過各組間的智慧共享,在爭論中評價,歸納總結中完善優化,達成目標,促進同化。第六環節遷移深化,再析異同。教師結合本節課知識,方法,給學生提供有層次性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再觀察,再探索,再研究,全身心活動,心靈體驗,通過自主、合作方式完成訓練形成技能。第七環節檢測達標,促進同化。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完成情況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方法的掌握進行檢查,從中反饋所學內容存在的問題,讓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收獲。第八環節總結反思,拓展提升。引導學生對本節所學的知識,方法進行總結,從而到感悟提升。
四、處理好導學中的關鍵點是發揮學案有效性的關鍵
課堂上,教師不要為了學案而教學案,而要運用學案進行“誘思導學”,這才是設計學案的歸宿。要發揮學案在導學中的有效性,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是關鍵。一是合理安排時間。原則上,學案中除受時空限制的學習探究活動外,無論是自主學習內容,還是合作探究內容,包括課前預習,盡量都要在課堂上完成,不能變相加重學生的負擔;二是根據學生學習活動的動態靈活調整預設教學流程,突破導學點;三是要把競爭、民主、激情帶進課堂,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三還”,即:把講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問的機會還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遵循“三為主”的原則,即:以教師為主導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原則,以訓練為主線原則。不要為完成學案上預設問題、實驗、游戲、實踐活動等而顯得程序化,失去課堂教學的真諦,失去課堂教學的生命力,把課堂變成一種表演,顯得完美無缺。四是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展示體驗的平臺。既要讓學生享受優生那成功的喜悅,又要讓學生感悟后進生暴露錯點那殘缺的美,不能應試地講解學案上預設問題、實驗、游戲、實踐活動等的答案或者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