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相較于其他的學科學習更加抽象。尤其是小學生的空間思維以及抽象思維還不夠發達,對于圖形、數字的感知能力較弱,在幾何的學習上遇到很大的困難。這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減少學習的難度。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幾何論的分析,尋找小學數學幾何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給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老師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小學? 數學? 幾何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68
一、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懂得借助教學工具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快越多的技術設備被應用于課堂的教學當中,但是許多的老師認為多媒體設備對于教學的作用不大。尤其是數學老師,可能會因為對計算機運用的不熟練會覺得在電腦上作圖太麻煩,沒有直接一邊講課一邊在黑板上作圖來的方便,所以逐漸忽略了對多媒體工具的使用。但是不借助動畫、視頻的簡單線條教學會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色彩有較強的感知力,利用彩色動畫進行授課的形式會提高孩子的興趣,增加孩子對圖形的記憶力。
(二)沒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過于重視學生的筆試成績。老師教授給學生的知識是“現成”的,沒有經過導入以及圖形的演示。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教給學生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乘以4,但是對于長方形的周長來說邊長乘以4是不對的。學生在沒有學過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時遇見長方形問題時,就容易受慣性思維的干擾,套用正方形的計算方法。但如果通過圖形的演示告訴學生周長是怎么算出的,圖形計算周長的依據是四條邊的總和,這樣學生就會減少錯誤的幾率。
(三)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不斷地為學生傳授知識。這就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老師的信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比較好動,自制力較差。如果老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欠缺靈活能力,不懂得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固守以前的幾何教學理念。沒有將所教授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講授內容枯燥無味,就無法調動學生對幾何的學習興趣。而且再加上有的老師課程設置單一,每堂課傳授的知識過多,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消化所學到的知識。久而久之,會使的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興趣度大幅下降。
(四)沒有注重個體的差異性
人與人之間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學生從上學以來養成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顧及學生的學習差異進行的教學,會使班級同學之間出現學習上的分層。時間一長,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不同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家長的教育、對知識的感興趣程度等。在幾何的學習中因為圖形比較抽象,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更多的困難。這就需要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尊重每個人的學習特點,照顧每個人的個性,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
二、提高小學數學幾何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借助教學工具,利用多媒體設備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被搬進教室,應用于現代教學之中。有的數學教師甚至對電子設備的應用毫不知曉,這失去了電子設備引入課堂的意義。作為教師,要保有終身學習的信念。不僅是對自己所教授的學科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更是要學會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利用播放器播放與教學有關的視頻,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行幾何的教學,使得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多感官的了解,更易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長久的記憶。
(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進行引導,要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做到對知識點的舉一反三。在小學幾何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動畫對知識進行導入,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在尊重學生學習規律的前提下,使得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盡可能的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斷擴充教師自身的教育水平,利用網絡隨時隨地解決學生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借鑒其他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先進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通過上網觀看相關視頻、搜集資料讓學生逐漸對知識產生一定的了解。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的背景進行調查研究,逐漸吸引學生的興趣,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教師積極鼓勵學生發表對知識的看法,使得學生從課堂學習的被動者,逐漸轉變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充分的熱情,更容易接受、理解所學知識。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老師應教會學生搜集、整理、歸納資料,老師要把收集資料的過程與游戲相結合,寓教于樂,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受到知識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身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學習特點。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都作為課堂的主體。進而增加學生對幾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差異,及時幫助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同學,提高學生在幾何學習中的自信心。
三、結束語
幾何的學習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幾何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抽象思維。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幾何的教學,根據小學階段孩子學習的特點進行教學。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利用教具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馬向陽,邵漢民.淺談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2(8):150-151.
[2]熊波.淺談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的弊端與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0):75-75.
[3]徐梅香.淺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有效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5(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