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 ? 要】朗讀能力也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水平。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們的朗讀能力,明確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目標,即要讓學生的朗讀能力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朗讀能力培養計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98
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們并沒有把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上教學計劃,導致學生們的朗讀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甚至影響了學生的成績,還影響到了一些語文知識的學習。雖然有的教師意識到了朗讀能力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采取措施鍛煉學生們朗讀能力的時候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它的作用,甚至是采取了一些錯誤的措施得到了相反的效果,影響到了學生正常的語文學習。因此,教師要多了解一下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對于朗讀和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長時間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下面我們將結合朗讀能力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來探討如何合理的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可以說興趣就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如果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就不用教師和家長的催促、監督,學生們也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這樣取得的效果還意外的好。所以,教師要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聯系起來,通過朗讀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現語文學習中有趣的地方、閃光點。從反面角度思考,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時使用的資料就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還要是適合這個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畢竟學生年齡還小,小學階段也正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從朗讀方式、朗讀內容等多個的方面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組織一些朗讀比賽,適當的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讓學生更加充滿動力的進行朗讀鍛煉,而朗讀的內容也要循序漸進,先從課本內容開始,隨著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再一步步的給學生延伸朗讀內容,拓展到課外教材,適當的提高一下朗讀內容的難度。
(二)符合教育發展趨勢的整體要求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不再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一方面可以慢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另一方面就是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敢于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因為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很內向的,平時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即使自己對知識點有自己的看法,他們也不敢表達出來,使學生無法確定自己的想法正確與否,進而使得他們一些好的想法也被磨滅掉了,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符合教學發展趨勢的整體要求,教師努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全發展。
(三)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學生原本應該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的,但是有的學校和教師為了學校的生源率,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對學生們采取了應試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們的學習,從而忽略了學生們的個性發展。但是教師卻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對于學生發展、學生學習的作用,學生的個性發展良好能夠給予學生一個很好的心態,能夠讓學生更加擁有信心,敢于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由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在這樣一個班級內,每個人的心態都是積極向上的,為教師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確立明確的朗讀能力培養目標
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之前,都要有一個詳細的計劃,這對于事情的進行會有一個很好的幫助,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的時候也要這樣。教師要在學期開始之前,就要制定一個關于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詳細計劃,在整個學期的結束要把學生們的朗讀能力提升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為了達到這個水平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采取什么措施,比如說要求學生每天拿出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來對他們閱讀能力進行鍛煉。等計劃實施了一段時間之后,教師要對計劃實施的效果進行一個檢查,一方面是觀察一下現在的情況與最初制定的目標還有多少差距,另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一個有效的監督,不斷的讓他們對自己的朗讀能力進行鍛煉。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有效提升學生朗讀能力
學生們的學習主要是在學校中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所以可以說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教師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關鍵在于能否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由于小學生們身心發育不成熟,他們的自控能力也不是很好,小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出現交頭接耳,干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因此,教師要在課堂開始之前,就明確的告訴學生在課堂上應該遵守的課堂紀律,并告訴他們如果違反了這些紀律是要受遭到懲罰的。而在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后,教師就要加強課上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可以要求學生們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或者是每節課的結束,拿出五分鐘來進行課文的朗讀等等。而在課上采取這種方法可以讓師生直接面對面的交流,教師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在朗讀時出現的錯誤,并幫助學生及時地解決掉,給予學生講解一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三)制訂科學合理的朗讀能力培養規劃
在制定好朗讀能力培養的目標,營造好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之后,教師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朗讀能力的培養規劃,畢竟一種能力的培養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有的學生甚至需要整個小學階段來培養和鍛煉他們的朗讀能力。因此,教師更需要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來幫學生,現在信息技術這么發達,可以從網上查詢、了解一下幫助學生培養朗讀能力的方法,并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調整以確保真正的適合學生。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看到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對他們語文學習甚至是綜合能力的發展的重要性,但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耐心,一步步的把教學計劃落到實處,最終一定可以達到最初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