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建
【摘? ? 要】改革是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科學的本質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究,新課標強調: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從教與學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學習中五個關系的處理。
【關鍵詞】課堂改革? 探究性學習? 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17
科學的本質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究。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既是教師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更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課標》把科學探究和科學知識的學習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獲取轉化,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具備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探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模擬科學家的工作過程,按照一定的科學思維程序去探索某一現象(或事物),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獲得相關的知識,培養和發展科學探索的能力。為了讓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大放異彩,應注意處理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知識與過程”的關系
《新課標》重視強調學生的探究,要求學生模擬科學家的工作過程去探索、去學習,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忽視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而是把科學探究和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理解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改革重知識輕過程的傳統觀念,正確處理知識與過程的關系。既不厚此,也不能薄彼,既要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又要學生切實理解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樹立“知識與過程”并重的教育新理念。
二、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科學探究既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又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享受探究的樂趣,培養和發展科學的探究能力,還應獲得相關的物理知識(理論),為進一步學習、探究打好堅實的基礎(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此,教師必須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堅決拋棄只有形式而毫無內容的探究。
教師應與學生一道,引導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并幫助、指導學生總結、歸納探究的得失成敗,獲得相關的物理知識(理論),實現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同時,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用從探索中獲得的物理知識來解釋周圍生活中的現象,實現用理論指導實踐這一學習的終極目標。
在探究中獲得理論,又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這才是探究性學習的本質,同時也實踐了“物理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這一課程理念。
三、正確處理“實驗探究與理論探究”的關系
探究問題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物理問題的探究中,大多數活動需要進行實驗,但有一些探究由于實驗條件、實驗器材精度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或是實驗結論過于復雜,學生不易得出結論,面對這類問題,若仍要用實驗來探究,往往會事與愿違,其結果根本得不出結論或是得出的結論與正確結論相去甚遠,這不但顯得很不嚴謹,反而使學生懷疑教師給出的結論。因此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實驗探究與理論探究的關系,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合理的探究方式。
四、正確處理“探究性學習與發展學生思維”的關系
任何一種方式的學習,都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方能有好的學習效果,探究性學習也不例外。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正確處理探究性學習與發展學生思維的關系,即:在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探究性學習中,除了訓練和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五、正確處理“探究與學生知識面”的關系
探究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其全部內容,更不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唯一方式和途徑。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一個物理結論都去一一經歷探究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正確處理探究性學習與學生知識面的關系,一方面,加強并落實探究性學習,切記形式,務求實效,另一方面,注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物理課程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如:教材中的“STS”和“科學世界”這些知識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重視學生手中的學習資料。比如:《物理練習冊》中每節都有“拓寬視野”,指導學生讀讀議議,不但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
3.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圖書室,讓學生去實驗、探究;去學習、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