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明
摘 要:在群芳爭艷的春天里,為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真諦,近日肥城市教研室組織各學科陸續開展了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活動,置身于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中,課堂上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她們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贊嘆。這些日子,我時常被老師們精彩的高效課堂教學所折服,同時也為學生們思維的火花所驚喜。反思自己的教學,對自己的課堂,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下面就談談我在探究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優化高效課堂;學習效果
一、高效課堂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有備之戰” 。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課前的準備必須充分,要從多個角度去考慮,教學的預設和生成既是一個矛盾體,也是一個整體。教師要善于使用教學策略,使學生一步步進入課堂的角色。? ?教給孩子學會學習。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去研究,用藝術的眼光去設計。我精心思考設計我的每一節課,從結構的嚴謹、思路的通暢、語言的優美、板書的精煉,乃至每一節課的導語、每一次的提問、每一次的質疑、每一堂的總結,都盡力做到精益求精。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定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弦的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給學生一個舞臺,讓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盡情施展。
這里的舞臺就是我們的課堂,變“插秧式的排排坐”為“四人面對面的小組圍坐形式” ,營造小組合作學習氛圍。傳統教學下的課堂座位形式下,學生的身體和目光都是面向老師,便于老師對所有學生的控制和整堂課的駕馭。呈現出“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高效課堂中,老師不能再成為講臺的“霸主”了,那里將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經過對全體學生的個人信息認真分析,我將全班32個人分成了4個小組。我精心組織學生選組長、定組名,設計組訓,確定小組奮斗目標。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各小組上臺,在組長的帶領下向全班同學展示各自的風采,成員介紹,小組呼號,集體宣誓,在激-情昂揚的氛圍中構成了全新的學習小組。呈現出了“學生講老師聽”的新型課堂形態。
1、小組討論? 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讓學生小結 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要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
三、優化高效課堂評價制度,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效果。
在小組合作學習剛剛實施時,沒有系統規范的評價依據,多靠即時的口頭表揚來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盡管4人小組的學習形式已經建立,但是心連心的凝聚力卻還沒有形成。在多次觀摩兄弟學校數次培訓和指導的啟發下,我翻閱了大量小組構建的策略和評價策略,制定了簡單的課堂加分制度,并將加分的內容、形式、分值制成表格下發到各組長手中,節節做記錄,天天做統計,周周做匯報,利用班會或者晨會的時間大張旗鼓地表揚。這樣以來,小組長的工作主動性被激活,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也慢慢增強,大家都不想讓自己小組的分數成為全班最低的,于是就有了強烈的上進意識和為集體爭光的意識。這樣的評價機制運行以后,不但讓學科教學變得有序井然,而且激活了班級管理工作的運行。
面對一份新生事物的撞擊,深感自己教學實力的淺薄和無力,唯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陪著學生一起慢慢走上高效課堂的學習軌道。
參考文獻:
[1]淺議小組合作學習[J].席曉東.甘肅教育.2016(23).
[2]自主互助 步步為營——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有效指導[J].黃張煒.名師在線.2017(04).
[3]抓住細節,做一個“有風格”的英語教師[J].劉亞娟.中學課程資源.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