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生
摘 要:對于小學整個教學過程而言,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是其學科的核心部分,采取一定措施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能夠進行一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指導的重要性,促進了教師對小學生作文進行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
引言: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對于小學作文教學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要求小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與自身的感受展現在作文中,使作文寫作更加的具體。教師想要有效的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水平,就應該對教學模式進行更新與創新,使教學模式可以滿足當下的作文教學要求,教師指導小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寫進作文里。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在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水平普遍不高已經成為教學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對教學理念認識不夠,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處在作文寫作水平的初級階段,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想法,而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沒有注意到這點,導致學生的寫作思維僵化;作文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傳統的語文作文評價相對于單一,在學生作文上按照三個等級批注,比如:優、良、差,或是單獨一個閱字,學生根本弄不懂自己的作文問題出現在哪里。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問題
(一)作文教學設計不夠合理
目前,小學生寫作水普遍較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語文寫作教學設計的不合理。語文寫作教師專業素質不夠,在進行語文寫作教學時,還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到枯燥不能有效的提升小學生學習作用的興趣,難以激發寫作的熱情。
(二)小學生對寫作文興趣缺乏
目前小學生對寫作文普遍缺乏興趣,小學生詞匯量積累不夠、表達能力較差,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難度非常大,因此造成小學生的寫作信心不足。面對寫作題目,產生畏懼,無法進行思考,不知道從何下手學生寫作熱情激發不出來,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方法
(一)培養閱讀興趣
小學生在正處在開發智力的最好的時期,這個時期,小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感情飽滿,正是將口頭的語言轉化成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期。教師需要充分的利用這個時期,要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培養,寫作的時候才會文思泉涌。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進行大量有效的閱讀,三年級的小學生可以獨立的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寓言故事,也可以讀各種兒歌,或者名言,這些課外讀物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含量和文學素養。比如在小學生讀到《我們的民族小學》這一文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提到的“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大青樹上的鐘聲”“蝴蝶停在花朵上”的情景進行想象,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詞匯含量,有助于提升三年級的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教師對三年級小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對于三年級的小學而言,是實行語言訓練與學習寫作的最佳時期,小教師可以通過對時期小學生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要訓練學生的語場的膽量,讓三年級的小學生敢于在人前說話;其次,在新教程頒布后,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讓三年級的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能夠把話說完整,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耐心的聽學生說話,并且還要鼓勵學生表達好自己的語言。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生使用詞匯的能力;最后,在學習的寫作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把自己聽見、想過、看見的內容或者事物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指導學生練習寫作
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可以提升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要積極的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在鼓勵中,讓學生提高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學生優秀作文進行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要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通過圖畫的方式,對三年級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提升,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寫能力。也是讓學生認識事物和環境的良好方式。在課本中的圖片,也是取材于生活,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寫作,讓學生對寫作充滿的盼望和信心。
結束語:教師應該在對三年級小學生進行教師學時,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重視小學生的寫作,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的鍛煉發揮十分關鍵的作用。文字是一種藝術,而寫作則是學生情感表達的主要途徑。因此,在現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該注重對學生寫作水平的培養,通過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生寫作水平,達到提升三年級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瑩.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89-90.
[2]慕春燕.略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