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霞
摘 要:高效的課堂教學完成新課程標準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任務的必然要求和內在屬性。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有必要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調整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需要不斷觀察和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熱情,為更全面的英語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高效率
新課程標準對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英語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全面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習英語不僅適用于考試,也適用于未來的工作甚至終身服務。 隨著中國逐步走向世界,知識經濟和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英語已成為當今人才的基本素質之一。 21世紀,信息高速發展,需要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傳統的“滿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培養這樣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廣大的英語教師繼續銳意改革,大膽探索,從教師的“一言堂”向“師生共同探討”的課堂模式轉化,拋棄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創優質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英語非常重要。 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培養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此外,教師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英語事物,如西方文化,英語電影,英語歌曲等,這樣他們就可以了解西方文化,培養對英語語境的興趣,并以愉快的態度學習英語。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逐漸對英語科目產生興趣,并主動接近它。 學習英語并不難。
二、先學后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先學后教,師生互動,不僅使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發揮,而且使課堂教學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管理者、參與者,而不只是知識的播放器,課堂教學的過程由傳授知識的過程變為學生自己探索、獲取信息、增長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小組活動。
如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4第一單元的reading(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的導入后,引導學生通過標題和文章中的兩幅畫預測一下文章的內容,這里可讓學生分組討論來完成,然后每組派一代表回答,答案可能多個,但教師不必擔心,等他們給出不同的猜測后,指導學生迅速瀏覽(skim)全文,核實他們的預測正確與否;接下來再采用scanning的方法快速閱讀,總結段意;用careful reading的方法進行細節閱讀,無論是總結段意還是細節閱讀都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自學,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互相交流。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應該巡視,參與活動,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說出答案,并且講解,對于存在的問題,組與組之間再進行交流、探討,最后由教師來點播、總結。
英語課堂的小組活動是一種獨立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營造輕松,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在活動中,無論是優生學還是貧困學生都有事可做,每個人都會說英語,為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創造機會,并積極引導這些學生主動發言。我們知道有些學生因為感到羞恥而在課堂上遇到問題。他們不愿意問老師,他們害怕被指責或被人瞧不起。然而,小組合作學習允許學生與小組中的同學討論,不了解對方的互動,生出幫助學生,使大學生有信心學習,有的學生也通過以下方式培養語言學習成果。給別人幫助。感;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在課堂上來回巡視,參與學生活動,以便與學生交流,分享快樂,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建立高效的英語課堂。
三、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言學習本身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并以掌握語言的一般規律為基本要求。但是在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過程中僅按一些陳規俗矩,如英語學習中只知單一地背記單詞,讀誦課文等等來進行學習,那么這樣的學習就會顯得十分枯燥無味且又效果很差。長期以來,廣大語言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地進行實踐摸索,設法尋找一條學習語言的好“路子”或謂之“捷徑”,但非常的遺憾,如此理想的“路子”顯然是不存在的。那么對于廣大語言學習者,尤其是對高中學生來說,又該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呢?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設法創造語言學習的氛圍,逐步形成一種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創造性地去學習、認識和掌握英語,而不應如數家珍般在課堂上就某一知識點或語法點進行逐點逐滴的講解,而應該由點到面,讓學生以輻射性的思維去學習和掌握語言的一般規律性。要想在中學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去學習,教師自己首先必須要用輻射性的思維方式或手段給學生以啟示和引導。這也給教師的備課帶來備課的難度。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首先應在備課上多下工夫,設置一些啟示性的或是引導性的問題和語言情境,這樣在課堂上教師就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不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自己在教學和科研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長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總之,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和創造。 英語課堂教學只將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 真正體現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能力。 建立一個高效的英語課堂是一個長期,困難和龐大的系統項目,需要不斷反映我們的英語教師,不斷探索和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 王薔. 英語教學法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魯子問. 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