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修全
在我國的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癌癥猛于虎。許多的人都是談癌色變,但是時至今日,癌癥任然是一個讓人無法忽視的字眼,就在2018年2月份,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新一期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通過對報告中數據發現,肺癌不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在所有的癌癥中都是位居首位,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下肺癌,包括他的臨床表現和怎樣提前診斷和治療。
1肺癌的臨床表現
所謂肺癌,我們在醫學上又稱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它是起源于支氣管粘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最大的難度是在于前期沒有精確的診斷方式,在早期不容易被發現,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當其一旦被發現的時候,通常是處于一個中晚期狀態了。而就其臨床表現而言,通常是病情輕重不同、發病部位不同、疾病類型不同、腫瘤大小不同、癌癥有無轉移等的不同而不同。按照大家的字面理解,肺癌就只是在肺部有表現,但是其實并不然,因為肺癌還能夠通過轉移而引發其他的并發癥。對于肺部原發腫瘤的表現,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總結了包括咳嗽咳痰、咳血、哮喘、哮鳴、胸悶以及體重下降、發熱等癥狀在內的多種癥狀。而對于肺外胸內擴展引起的癥狀,通常是當我們發現了包括胸痛,其疼痛性質可為鈍痛、劇烈疼痛或局部壓痛,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等相關癥狀時,我們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了。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出現了肺癌轉移的病人,通過對數據的整理,筆者發現都是以小細胞肺癌居多,倘若轉移至中樞神經系統,會引起頭疼、惡心、嘔吐,精神狀態異常 還可能會發生癲癇、偏癱、小腦功能障礙等癥狀;若轉移至骨骼,會引起骨痛和病理性的骨折;轉移至腹部可能會引起胰腺炎癥狀或阻塞性黃疸。對于胸外表現,可表現為杵狀指或肥大性骨關節病、高鈣血癥、肌肉神經綜合征、類癌綜合征(支氣管痙攣性喘息、腹瀉、皮膚潮紅、心動過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癥狀。以上是筆者對各種情況的總結,希望相關讀者悉知,并能夠結合如上的癥狀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及時的采取相宜的措施。因為通過最新數據發現,由于現代人們的居住環境,生活習慣的變化,肺癌發病率在35歲以后的年齡階段,呈現出一個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一旦發病后的率在45歲左右開始快速升高。同時肺癌發生的年齡階段也呈現出低齡化,現在即使是一些20歲左右的年輕人,也可能成為早期肺癌患者。
2.如何早診早治?
早期發現的肺癌,往往是在肺部薄層CT掃描無癥狀體檢時的肺部“小結節”,一旦發現這些跡象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斷。
那么什么是肺小結節呢
肺小結節是指肺內直徑小于或等于2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影像學表現為密度增高的陰影。小于或等于5mm的稱為微小結節,根據其密度不同可分為磨玻璃結節、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其中部分實性結節的惡性可能性最大,磨玻璃結節次之;實性結節,尤其是小于5mm的實性結節最可能是良性的。
肺小結節的檢查方式是什么呢
低劑量薄層螺旋CT檢查是常用的檢查方式,我們在醫院通常拍的胸片,在小結節的診斷中幾乎沒有什么作用,特別是磨玻璃結節是無法顯示的;PET-CT對小結節診斷不敏感。
發現肺小結節怎么辦?
雖然一般體檢發現的小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的,但建議一旦發現肺小結節就及時請專科醫生判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由醫生決定是進行治療還是暫時觀察。
若通過檢測確診是早期肺癌,目前我們通常采用的是手術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而需要及時切除的情況如下:
1) 10mm以上,實性結節,直徑越大,惡性可能性越大。
2) 8mm以上,有惡性特征的實性結節: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含氣支氣管征、小泡征、微血管征、小的厚壁空泡征。
3.)磨玻璃結節:
(1)純磨玻璃結節直徑大于15mm,抗炎10-12天左右,休息1個月后再復查胸部CT無減小;
(2)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實性成分大于5mm。
而不用切除,需要定期復查的肺結節包括:
1) 5~8mm,第一次CT后3、6、12個月復查,無變化,以后每年復查一次。隨訪2-3年。這里需要提一下VDT,也就是體積倍增時間。
VDT >600天——排除惡性
600天>VDT ≥ 400天——需活檢
400天>VDT——建議手術切除
2)小于5mm,半年~1年復查一次;惡性可能性極小,即便偶發是惡性的,適當觀察不影響預后。隨訪過程中,結節出現體積增大,或磨玻璃中出現實性成分,或原有實性成分增多,則提示可能惡性。
結語:目前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肺癌發生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大家應該提高對于肺部疾病早診早治的意識。不過發現了病灶也不用太過焦慮,早期病灶通常生長緩慢,而且很多早期肺癌是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的,不需要過度擔心,但需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