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上,閱讀是教學永恒的主體,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閱讀基礎之上,這也是很多教師公認的事實,然而現如今很多學生對閱讀提不起興趣,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比較消極,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文章的特點,采用引讀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從而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更好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引讀
引讀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材要求結合文章的特點,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適時的引導,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把握文章走向。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讀,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會掌握文章中的有效信息,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養成良好課堂習慣
在小學眾多課程中,語文是最需要積累詞匯的課程,素材積累的越多,學生的語文水平就越高,因此,想要讓學生能夠完整的掌握語文知識,教師就要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1.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在如今的課堂上,有很多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往往找不到文章中的重點,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與文章對話的過程,要是學生不能及時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便很難讀懂文章中多表達的含義,因此,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這種情況,要積極的做出改善,利用自身的知識,不斷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學生和文章之間建立起溝通的道理,不斷的幫助學生進行熏陶。例如:教學“老人與海鷗”時,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大部分的學生對文章中老人的表現不能很好的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這么多年來,老人一直細心呵護著海鷗,當老人一放下餅干,就立刻有海鷗落了下來,這樣的情景說明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對文中老人喂海鷗的段落進行閱讀,讓學生用心的進行體會,通過這樣在課堂上的引導,學生很快就能領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準確的掌握文章中的主旨。
2.從精彩段落進行帶入
學生在掌握相關閱讀能力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課程的講解時,也要及時的學會增加學生對課本教材的興趣,盡管很多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式,但還有很多學生因為興趣不足,導致語文水平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解文章時,可以適當的根據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對學生進行帶入,讓學生的語文成績有個更好的提升。例如:教學“北京的春節”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帶入時,教師可以列出一些有關春節的文章和例子,在課堂上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講解,一篇一樣的文章,學生分析的結果不一樣,之后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課程講解,讓學生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樂趣,讓學生對語文更加熱愛。
二、把握文章具體信息,選擇合理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中,在對學生講述文章知識時,很多教師都會根據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太過死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及時的掌握相關知識。因此,教師要積極的進行自我提升,在課下進行備課時,要根據文章中透露出來不同的信息,在課堂上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同時能增強教師在課堂的效果。題目是文章的關鍵組成部分,學生通關觀察題目就能清楚文章的范圍,但不同的文章,學生學習起來的方式不同,因此,教師在課下進行備課時,也要根據不同的文章題目,選擇相應的方式對課堂的學生進行教學。例如:教學“詹天佑”時,從題目就能看出這篇文章寫的是人物事跡,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講述時,要結合該文章的人物事件進行課堂導入,詢問學生“現如今我們的高鐵技術非常發達,速度是非常快,這全要歸功于我國先進的鐵路技術,那么大家知道,第一條中國人自行設計的鐵路在哪里嗎?”學生在課堂上翻過課本很快得出答案“京張鐵路”教師繼續問“那么是誰設計的呢?”學生很快回答“詹天佑”,在回答完問題后,大多數學生已經跟隨著教師的課堂節奏進行,這時教師以邊對學生講解課堂知識,同時給學生普及當時的歷史背景,教師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很好的接受相關知識,為學生更好的提升語文水平做好準備。
三、結合班級學生情況,進行課堂有效引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都還尚未成熟,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教師在課堂上講述課程時,要充分的考慮到這一情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引讀,最大程度的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語文知識。
1.依靠想象進行引讀
在學生的腦海中,從來不缺乏想象力,在課堂上合理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引讀,也能很好的幫助學生,讓學生對課堂知識印象更深,對文章有強烈的學習沖動。例如:教學“少年閏土”時,學生在讀到最后一句“他后來還托他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時,盡管語言描寫的是分別,但很多學生在閱讀后還是沒有太大的感觸,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句話的內容,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把學生帶入到文章的場景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這樣的引讀,學生很快就能切身的體會到文章所描寫的離別,從而更加重視身邊的友情。
2.通過問答進行引讀
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的次數非常少,教師可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性格特點,在課堂上采用問答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不斷的鍛煉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在現場向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知道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了,我們該怎么辦”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后,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還有的學生回答“可以造出替代的資源”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無法進行移居,一些水,空氣等重要的資源,也是無法替代的”讓學生意識到只有節約資源才是唯一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都被集中起來,對課文的知識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推薦相關課外書籍,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特別注意,不能只是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可以給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書籍,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增加學生的學習視野,積極的去尋找與課本有關的書籍。例如:教學《將相和》時,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通過成語“價值連城”的典故引導學生進入教學場景,學生聽完以后讓他們說一下感想,再接著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并加深課堂上所學的內容,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與課堂相近的課外讀物。每個學生的興趣點不同,又如:教學《石灰吟》時,教師在介紹到于謙時,可以適當對學生介紹一下于謙的生平事跡,讓學生了解到相關的創作背景,教師給學生講解一下現實中石灰的特點,讓學生明白詩人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石灰?然后結合這首詩詞,引導學生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意思。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有關于于謙的書籍,讓大家進一步的了解詩人的生平,讓學生從課文中認識到他,在課外了解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教師可在課堂上對學生采用引讀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加深課堂印象,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學會閱讀,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娟.淺談語文課堂中引讀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5(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