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凱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原動力。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才會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運動,大量學生紛紛涌向城市中學,同時各級各類城市重點中學面向農村大肆“掐尖”招生,農村中學生源驟減,特別是優質生源驟減,留下來的學生幾乎都是學習成績差,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其中還有許多學生是“農村留守學生”。面對這種現狀,我們農村初中數學老師,要提高數學教育教學質量,該怎樣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營造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老師,親近老師,愿意和老師交流,和老師做朋友,才能更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記得我在初一時,期末考試數學成績24分,初二換了一個數學老師,一個剛出學校的年輕的數學老師。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各方面關心我,幫助我,從不因為我數學成績差而歧視我。慢慢的我被感動了,覺得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老師,于是我開始認真學習數學,成績上升了,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了。那一年,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數學成績考了全班第一名,連帶對其他學科也產生了學習興趣。后來,我的數學老師做了一名數學教研員,而我,不負老師的期望,也成了一名初中數學老師。農村初中的孩子普遍基礎不牢,學習成績差,學習上生活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不敢和老師交流,缺乏信心,總認為老師不重視自己。所以,我們要多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表揚他們,肯定他們。讓他們慢慢喜歡老師,喜歡數學,愿意學數學,愿意為老師而學數學。
興趣來源于對事物的真實感受,來源于在實踐中的體驗,來源于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人們對于理解越深刻的事情,越感興趣,對于越擅長的事情,越感興趣。回憶自己上初中的時候,興趣最濃的活動是什么?是打乒乓球,因為我最擅長,我最厲害,我能擊敗全校同學,獲得冠軍。我后來為什么又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除了其他因素,就是因為我慢慢了解了數學,理解了數學,掌握了數學,深入研究數學后能獲得全校第一的好成績。所以,我們要經常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特別是初一新生,不要急于學習新知識,而要做好小升初的銜接,所謂“溫故而知新”、“循序而漸進”,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慢慢幫助學生對數學從了解到理解到掌握再到深入探究,幫助學生取得較好的數學成績,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視新課的引入,設計各種詼諧有趣的形式,運用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為新知識尋找一個恰當的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變枯燥為有趣,將新知識包裝于趣味游戲之中,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記得有一次在講二元一次方程組時,那是一個下午,同學們剛上完一節體育,我到教室里,發現同學們大汗淋淋,不停的擦拭汗水,無法安靜下來。我靈機一動,大聲對同學們說:“這一節課我們上一節游戲課,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得到正確結果,這個小組將得到神秘獎勵。”教室里一下安靜了,緊接著同學們開始眼睛冒光,充滿好奇,紛紛催問是一個什么問題,我一言不發,轉身在黑板上寫:“雞兔同籠子,數頭35個,足94只,問雞兔各幾只?”各個學習小組紛紛開動,快速計算,互相討論對照,5分鐘,每個小組都得到了答案,而且答案正確,其中有兩個小組使用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其余小組使用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我讓兩個同學將兩種方法的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讓同學們進行對比和研究,發現二元一次方程組,只需要消去一個未知數,就變成了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這樣,同學們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只前進了一小步,就輕松學會了新知識。我常常提醒自己,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踏踏實實做好每一節新課的引入。
用成功來激發興趣,又用興趣來促進成功,讓二者成為有機的統一體。農村初中留下來的孩子,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成績較差,尤其需要體驗成功的喜悅,享受成功的滋味,以此來激發和鞏固學習數學的興趣。每個學期,我都會根據每個同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兩次目標,一次是期中考試目標,一次期末考試目標。目標不宜過高,只要努力就能達到,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潛力,人人都可以成功。平時設計檢測題,難度要降低,然后逐漸加大難度,循序漸進,分值設計為滿分150分,將基礎題分值提高,將難度大的題目減少,分值降低。在閱卷時,我還要求學生上交草稿,根據草稿質量加1至5分,鍛煉學生的細致心。對優生要嚴格要求,對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要放寬要求,多給一些步驟分,只要有一點思考成果,都要給分。讓每一個學生都盡可能多的感受到成功的滋味,讓他們覺得數學并不那么難學,他們是可以學好的,讓他們在“愿學、愛學、樂學”的氛圍中,持續不斷的取得成功,持續不斷的激發學習興趣。
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精心設計優質課件,將聲音、圖形、圖畫聯合呈現給學生,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曾經上過一節縣級教研課,是生活中的軸對稱,全程采用多媒體手段,圖片動畫都十分精美,特別是一只美麗的蝴蝶翻折后兩部分完全重合,生動、形象、直觀。學生興致勃勃,專心致志地欣賞了軸對稱和對稱圖形的美,理解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迅速找出對稱軸,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以及相互轉化,并準確完成了配套練習題。
學生在競爭的氛圍中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都會提高。在檢測考試中引入競爭,將全班分多個比賽小組,組員互相橫比,并與自己的目標縱比,優生組還可以與其他班的同學比。課外學習引入競爭,將全班同學按優中差3人一個小組,一個大組長一個小組長一個組員,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以小組總成績進行評比。課堂教學活動引入競爭,全班分為6個小組,3個大組進行評比。設置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趣味橫生的比賽活動,進行評比,給與一定的獎懲。這樣,整個課堂教學、課外學習、檢測考試一系列數學教學活動,氣氛都活躍起來了,情緒高昂起來了,競爭意識培養起來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就培養起來了。
對一些數學問題進行情境設計,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在黑板上設計了全班的座位,讓同學們找出自己的位置,并在黑板上圈出來。再規定一排與一列交叉點的坐標為(0,0),教給學生尋找坐標的方法,讓同學們討論尋找自己的坐標,變化坐標軸再找自己的坐標。最后,讓一個同學說一個坐標作為他的坐標,其他同學幫他尋找坐標軸。同學們熱烈討論,興趣盎然,把現實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在學生頭腦中構建起數學模型,降低了理解知識的難度,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數學的美感入手,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讓學生展開想象去感受數學的和諧美、簡潔美。 描述直線:“你的想象有多遠,它就能到多遠。”人們在探索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過程中發現,“黃金分割”之比具有悅目之美、和諧之美,美的象征“維納斯”,身材就是黃金分割比。世間最完美的曲線是圓,沒有開始也沒有終極,所以有成語“圓滿成功”、“功德圓滿”等。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還可以通過設疑、實踐、游戲、探究、實驗等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