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錫鳳
摘 要:問題學生的轉變,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但是,最終目的是要千方百計改變這種現狀,讓我們的教育為了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和今后的發展服務。
關鍵詞:小學問題學生 問題原因 轉變策略及方法
一.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礎教育改革在我國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家長不僅僅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思想上的問題也開始關心起來.近年來,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理解及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不能溝通,導致各類惡性事件的發生,如老師在言語上對學生心靈上的中傷使學生走上不歸路,孩子不堪重負將自己的親生母親砍死等等屢見不鮮.人們將這些事件中的小學生稱為問題學生,這給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敲響了警鐘.其實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這種矛盾將日益突出,問題學生的群體也將不斷擴大,因此正確看待問題學生,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顯得格外重要。
二.問題學生出現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1)平時不聞不問,成績下降就打罵的簡單教育。(2)空巢教育,爺爺奶奶帶大的粗糙教育。(3)“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頂峰教育。
2.學校教育失缺
一些老師重奢輕德,分數至上的觀念使學生產生焦慮情緒,挫折感和人格障礙,再加上教師面對學生過錯簡單的處理。
3.孩子自身的原因
由于學校,家庭的原因,這些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戒備性心理,逆反心理。
三.問題學生的類型
1.心理問題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寵愛、爺爺奶奶的溺愛,使孩子在心理成長上過早失衡。沒有受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在心理成長上是不健全的。因此,他們在分析事物、處理事情上行為偏激、思想極端。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層面就出現了問題。他們不習慣聽別人的勸告,總是喜歡我行我素,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講,家長往往忽視孩子心里方面的問題,所以才導致孩子現在的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局面。
2.家庭問題
爺爺奶奶照顧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思想復雜,在行為舉止上自然與其他孩子有所不同。這是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傷害。這樣的傷害會導致孩子過步入社會,接觸不良的風氣,回到學校以后,會把接觸到的不良習慣灌輸給同學、朋友。所以說,孩子的教育、家庭很關鍵。
3.學習問題
孩子不重視學習,家長也不重視。原因在于社會不重視、家長不關心,孩子自己就不用心。孩子觸的資源少,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所以對待學習就越來越淡化,更不要談理想和未來。
四.轉變問題學生的策略及方法
1.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期待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的,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是的,熱愛學生并不容易,特別是“問題學生”。而讓“問題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比較喜歡優秀的學生。但教師的職業道德與良知,要求教師無論在怎樣險惡的條件下,都要去呵護他的學生。所以,在關愛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想方設法地使學生明白教師的做法與目的,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只有這樣,教師的勞動價值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學生的領會能力還很有限,有時不能領會教師的做法,所以教師做事的方式要直接一些。
2.教育“問題學生”的方式應因人而異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則是彈撥人的心靈的藝術家。筆者常常根據學生的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最適當的教育方式,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挖掘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例如,對性格較內向的,盡可能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哪怕冒失一些;對于心高氣傲的學生,多設計一些“釘子”,消消他們的氣焰,有時候也用一些激將法;對成績稍差的學生,幫他們找優點,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全面發展的學生則幫助他們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找一找自己的缺點,別被光環遮住黑點。
3.極力保護問題學生的自尊心
問題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多問題,自尊心也很強。即便他上課總打瞌睡,不聽課,不寫作業,總是干壞事,老師也不能在同學面前批評他,刺傷其自尊心,仍然要心平氣和地跟他談心,不歧視他,不厭惡他,耐心與他溝通,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找回良好的心態。例如,一個調皮學生一上課就打瞌睡,一下課就跑出教室玩。下課后,我請他到辦公室,與他促膝交談,講出課堂睡覺的害處,骨骼會變形,以后就會疼痛。他說:“我是晚上睡晚了才困的。”我順勢利導,溫和地說:“你聽我的,晚上睡早點,保證就不困了,好嗎?”他小聲地應了一聲:“嗯!”其實我楚地知道,他并非只是這個原因的,但我卻裝著什么都不知道,保持關愛他,順從他,理解他的態度。從那以后,他課堂睡覺的現象有所好轉了。
4.聯合集體幫助問題學生
問題學生希望老師能把自己當成親人、朋友,希望能在學習、生活、人生當中得到老師的指導。其實除了老師的關心、關愛以外問題學生更需要來自同學的關注與接納。問題學生常常被老師和同學忽視,游離于班級小集體的邊緣,他們渴望與同伴交流,但一時很難被其他同學接受。所以教師應成為連接問題學生和其他學生關系的橋梁和紐帶,老師可以適當展示問題學生的優點,并逐步引導其他學生與問題學生交流、合作、互相幫助。通過設計小組活動,讓問題學生融入到小組中,引導其如何同他人交流思想、意見,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當問題學生得到小組同學的信任后,便會產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愿意主動服務同學、幫助同學。同時,教師也要讓問題學生感受到“被需要”,當問題學生感覺他人需要自己時便間接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他們內心隱藏的情感便會被激活,愛和理解便會內化為他們優秀的品質。
5.尋找問題學生的閃光點
“親其道而信其師”,教師的一個贊揚性的手勢,一句貼心的問候,一聲恰當的表揚和贊美,一個真誠的擁抱都可以讓問題學生的心溫暖起來。當教師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時,學生也會產生積極的心理反饋。每一名學生都是天才,但需要教師細心地呵護與照顧。問題學生雖然表現不良,但并非他們的本意,因此教師要經常性地鼓勵他們,觀察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讓他們的學業和人生都沒有遺憾。教師作為教育的示范者,應幫助問題學生樹立正確面對失敗和成功的態度。面對失敗,能正確分析失敗的原因,及時采取補救的措施;面對成功,能與朋友一起分享;對于別人的失敗,學會理解和鼓勵;對于別人的成功,學會贊美。讓問題學生通過切身的實踐體會到自己努力獲得的成功的喜悅。
6.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
只有切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才能把握他心理發展的脈搏,自覺防范孩子不良行為的發生。關心孩子,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生活、學習上的問寒問暖,老師一定要在全面、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基礎上,深入到孩子的內心深處去關心他、愛護他。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善于幫助孩子分析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建議孩子選擇科學的解決困難和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如在課堂上展示關注的微笑,鼓勵的眼神和暗示提醒的動作。課余,主動跟他打招呼。經常與孩子們聊天時,建立良好的關系。
五.總結
總之,問題學生的轉變,需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但是,最終目的是要千方百計改變這種現狀,讓我們的教育為了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和今后的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楊雪.轉變農村小學問題學生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4):8.
[2]連安香.直面問題學生,發揮班主任作用[J].讀與寫,2018,15(4):224.
[3]莫玉蘭.問題學生的有效轉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育研究(電子刊),2015(7):236.
[4]趙玉蕾.淺談轉變“問題學生”的一些做法[J].新校園(學習),2013(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