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珊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質。表演,讓課堂妙趣橫生,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了一份美妙的生命體驗。
關鍵詞:學習方式 語文素質 把握中心 生命體驗
表演,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自主學習方式。恰當?shù)剡\用表演,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的內化,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習化成一種愉悅的精神享受。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特點,精心設置課堂表演環(huán)節(jié)。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質。今天,教師特別喜歡課堂表演以來提高閱讀質量,因為它分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現(xiàn)在,我就來說說閱讀教學中的“課堂表演”。模擬表演。有些課,不是直接表演課文情節(jié),而是改變課文內容,模擬某種生活情境,再作間接表演。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游記,教師模擬旅游活動,讓全班學生當旅游團成員,請一位同學當導游。教師給“導游”戴上一頂旅游帽,一個無線話筒和一面三角小紅旗,并要“導游”把課文改變成導游詞,指著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現(xiàn)的雙龍洞景點,向全班同學作介紹。同學們可以以旅游團成員的身份向“導游”提出問題,由“導游”解答。如果“導游”答不出,也可以請老師或能回答的同學作答。這樣的課堂表演,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在內化課文語言的同時,根據(jù)表演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語言的表達,而且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對交際語言的學習和運用。課本中凡游記一類的課文,我認為都適宜作這種形式的表演。
再現(xiàn)式表演。《晏子使楚》是一篇以人物對話為主、故事情節(jié)簡單的略讀課文,非常適合以排演課本劇的方式組織教學。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可以引導學生把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鋒分為三個場次,答組選擇不同場次進行排演。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表演前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準備時間;二是表演后要有評議或者采訪交流。無須煩項的詞句分析,無須可有可無的乏味問答,當機智善辯的晏子和狂忘無禮的楚王活脫脫出現(xiàn)在師生面前,自然證明了學生對課文的成功解讀。閱讀教學中更多的是選擇一個切入點設置表演環(huán)節(jié)。如《登山》一課,列寧第一次走過危險的小路是課文重點。讀到這里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演一演,看誰能更準確的表現(xiàn)列寧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帶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隨著表演在反復進行中的逐漸到位,學生無疑對列寧自覺鍛煉意志的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創(chuàng)新式表演。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點,超越文本,利用表演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跳水》一課,學生表演“孩子被救上甲板以后”的一場戲:有的“水手”對“船長”表示敬佩,有的則表達救意;“船長”語重心長地數(shù)育大家;“孩子”吸取沉痛的教訓。就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道出了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發(fā)。記得當時我班的一名同學還別出心裁地演起了那只闖禍的猴子它也開口承認了錯誤。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贊賞嗎?
借助課堂表演,理解字詞。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有意義的語言環(huán)境中記住字詞,其效果要遠遠好于在無意義的環(huán)境或孤立地辯認的識記。在教學中,理解字詞或借助直接的具體的刺激物(如看圖學詞學句等)或利用“語言直觀”手段,或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字詞義去理解新的字詞等等,但學生的親身體驗或在實際情境中,學生理解得更快,學得更快,識得更牢。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中“鳥鴉口喝了,到處找水喝”的“到處”一詞時,低年級的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我先讓名小朋友帶著烏鴉的頭飾扮演找水喝的鳥鴉,教師進行啟發(fā)渲染:現(xiàn)在你就是課文中那只口渴的烏鴉,你會怎樣找水喝呢?這位小朋友扮演起烏鴉飛到這兒,飛到那幾。接著,者師問這只“烏鴉”,你是怎樣找水喝的?這樣使學生認識到“到處”的意思,就是到許多地方。這種詞語訓練非常直觀形象,使學生于形象表演中體會詞語的意思,也懂得應在怎樣的語言實踐中應用。
借用課堂表演,體會中心。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應在了解全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審一審標題,看一看首尾,找一找中心句或抓課文的重點段,來體會中心。對重點段的理解,通過審一審標題,看一看首尾,找一找中心句或抓課文的重點段,來體會中心。對重點段的理解一些課文事故性強,適合進行課堂表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深化。如《景陽岡》一文,在教學“武松打虎”一段,我讓學生抓住武松的“三閃”和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進行表演。學生那投入的表演,把老虎的兇猛樣和武松在危急關頭沉著機智、英勇無畏的非凡之舉表現(xiàn)得淋滴盡致。通過學生的表演,不僅讓學生領略到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而且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學生的腦中樹立。
說明表演。對一些說明文體栽的課文,我們還可以將其說明對象變成自述表演。如《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學,教師在指導學生深讀課文的基礎上,要學生以擬人化的方法作“XX玻璃自述”的表演。說明表演把說明的物件改變成生動的擬人化的“自述”,對于說明文教學來說,不但能變枯燥為生動形象,而且能更好地體現(xiàn)說明文的教學特點,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我安排了“船夫招攬乘客”這一表演活動。我沒有采取慣用的“獨腳戲”的簡單方式,而是讓兩名“船夫”展開競爭,四名“乘客”自由選擇,從而使得表演活動的趣味性更強,參與者更多。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段。
船夫甲:哎!南來北往的注意啦!我的小挺是正宗的威尼斯小艇,名字叫“歡樂號”,因為它會為你帶來歡樂。您坐在軟軟的皮墊子上象坐在沙發(fā)上一樣。我的行船速度極快,操縱自如,再窄的胡同我也能平衡穿過,毫不手忙腳亂。我還能作急轉彎呢。如果您覺得我的小挺合適您,就請上我的小挺!
船夫乙: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不坐你后悔,坐了后悔沒有早坐!我的小艇是威尼斯最美也最舒服、最快也最安全的小艇。摸摸這皮墊子,多軟,都能當蹦床跳!(同學們笑起來,有人插話:可別跳到海里。)我的十年駕駛經(jīng)驗,駕駛技術絕對一流,別的船夫都管我叫“輕功水上漂”。我的收費全市最低,殘疾人免費,小學生半價。大家快來坐我的小艇!(下面四名乘客選擇小艇,“船夫”與“乘客”展開對話。)
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思維活躍,不時進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已然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威尼斯的小艇”駛進了學生們心靈的港灣。
深諳課文,精于設計,化解傳統(tǒng)的長篇大論式單向講解于指導學生表演實踐的互動活動之中。表演,讓課堂妙趣橫生,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了一份美妙的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