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在教師教授知識時,小學學生因為智力剛剛發展,理解能力不強,在接受新事物的時候會出現接受能力不強、接受時間慢、接受內容不完全的情況,為了讓小學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并能夠長時間的記住知識點,教師一般采取更多的方式方法教學,使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教師教起來也更便捷,多樣化的教學只會讓學生更加簡單易懂的學習課堂知識,而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為了激起小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去教授會讓小學教學課堂變得更加輕松。
關鍵詞:多樣教學;多媒體教學;提問教學;任務教學;生活教學
在小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教師教授學生不僅僅是單一的用黑板寫字,將數學公式與過程寫下來給學生看,而可以加入多媒體教學,使用電腦幫助教師完成多樣化的教學,多媒體的教學可以播放視頻、圖畫、音頻等,教師通過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材料去教授學生課本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更簡單印象也會更深刻,這大大地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下發課后作業給學生限時完成,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課本知識,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強了學生教學實踐能力。不同以往的簡單教學,這樣的教學體現為更多樣化更便捷化更具有趣味性。
一、多媒體教學,減輕教師教學壓力
多媒體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課堂中,小到教師小學教學的小型課堂,大到企業家分享經驗的大型講座。多媒體技術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師要學習正確有效的采取多媒體教學,使多媒體教學能夠物盡其用,發揮它的自身優勢去幫助教師完成更多樣化的教學課堂。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很多,并需要學生先去理解了知識才能更好的懂得運用,所以,讓學生理解知識原理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點。在教師教授小學數學時,多媒體的應用體現在體現課本知識教學視頻播放、原理背景故事播放、名師講解教學視頻播放等。對教師來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更準確的教授學生知識,彌補教師在教授時出現的原理不夠清晰、感情不夠到位、講解不夠仔細的問題。
例如,在教授“分數除法”這一內容時,可以提前準備有關于分數的講解的動畫視頻,視頻選取以簡單生動、有動漫風格、有趣易懂為主的視頻;也可以提前做好多媒體課件,將分數的原理寫在課件上,可以用小故事情景的代替,舉一個生動的例子或者用線段的一半去給學生講解分數的含義;也可以將分數除法的計算過程和例題寫在課件上,在第二天的課堂教授中,會更加節省上課的教學時間,也更能方便學生簡單的去理解分數的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法則。
二、提問式教學,集中學生課堂精力
小學生課堂的回答積極性還是相對比較高的,只要教師帶領的好,那么學生上課有問必答的狀態就能一直維持下去,就會使教師的教學課堂更加具有活力;同時,信息的及時反饋也能讓教師能清楚的明白學生的知識盲區和學生熟練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能更快速的接收到學生學習到手的知識反饋。對于學生而言,數學能產生的問題比較多,而小學數學需要長時間思考的知識也相對比較少,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提問,給學生一到兩分鐘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實時的反饋到當下學習的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更能明確教師接下來的講課方向;同時,也會集中學生的課堂精力,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課堂中,對數學知識也會具有更強的敏感度。
例如,在教授“百分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授完如何做這一類型題目之后,向學生們拋出相關百分數的課堂即時問題,留下三到四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教師教授的方法去實踐,自己去完成問題,然后在由學生將算出的結果告訴教師。學生從中能夠體驗到正確的做題步驟,而教師遇到不正確的結果時,可以詢問學生的做題步驟,從中看出學生出現的問題在什么地方,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就能及時的了解學生不懂的地方和易出錯的地方,然后再給學生進行深一步的講解和練習,去鞏固易錯知識點。教師也可以在講授百分數的做題方法時,給學生拋出一些簡單有關百分數的加減乘除的問題,讓教師不僅僅是教授學生,更多的是帶領學生去學習,學生在回答問題中會覺得簡單易懂,也會產生自信和自豪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課堂精力;也會讓教師在教授時更加輕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會加強。
三、任務型教學,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任務型教學可以在教師教授完數學知識時,鞏固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學生快速的掌握知識,查漏補缺。教師除了教學生知識可幫助學生解答題目之外,也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布置任務就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做到時效性、具體性、針對性。即教師布置的任務應該在教授數學知識的當天晚上,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還有深刻的印象,才能更加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也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得到鍛煉,能慢慢地理解教師教授的知識;不僅是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還有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思考的過程。教師布置的任務還應該具體的相關于當天課堂上教授的知識,任務作業要與課堂教授的知識相關,最好學生能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去解答的作業,針對那個知識點作答學習,完成任務。
例如,教師在講授“比和比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授這一內容的前一天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回顧與整理;通過對課本的預習,能對“比和比例”有模糊的認識,并在提前預習時產生不懂的問題,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能直接提出問題,加速教師講課的速度,對學生自己能明白的知識教師可以減少對其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著重學生的模糊區域進行知識講解和大體教授。在課堂教授完之后,教師可以根據當天的學習情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比如給學生布置一些關于比和比例的問題,分清楚比和比例的不同,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讓學生了解兩者的關系和知識運用方法。這樣一來,學生能自己回家鞏固學習的知識,更能對“比和比例”有一個深刻的把握,也能明白題目的出題方式,更好的選擇解題方法。
四、生活化教學,加強學生教學實踐
生活化教學即將教學所提及的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雞兔同籠問題”、“植樹問題”就是從生活中演變而來的數學問題,這樣的問題即具備問題性也具備生活化,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具有很大的意義,學生能從中明白了數學對于生活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同時,也能在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想到上課所講的內容,并且運用教師教授的內容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生活化教學使課堂上的數學更貼近自然,更現實,更具體。會使數學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使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數學。在生活化的教學上,教師可以注重生活的方方面面給學生提出有關于現實出現的問題,將知識放進去,讓學生們解答和學習。
例如,在教授“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拿生活中的不同圖片給學生講述,也可以舉出生活中的例子給學生講解;比如自行車的車輪是圓形,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上課學習的教室是一個長方體;教師也可以將生活中運用到的事物搬上講臺,用生活中的書本、筆袋、行李箱等舉例,將形象的物體抽象成一個幾何圖形,給學生仔細的講解不同的圖形以及圖形的特征,這樣一來,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多樣化的教學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有力方式,教師要運用好多媒體教學、提問式教學、任務式教學、生活化教學,這樣才能更好的豐富課堂教學,同時讓學生更快速簡單的接受知識,讓教師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更輕松。
參考文獻:
[1]邢麗艷.淺談微課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6)
[2]張璐.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7)
[3]苗寶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