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秀
【摘要】小學數學的教學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提問在數學課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互動交流、溝通對話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提問更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提問教學 交流溝通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75-02
提問在教學中本來就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把整個課堂串聯起來,把教師與學生之間聯系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提問不僅僅可以開始課堂也可以串聯課堂,也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溝通。通過提問,教師之間更重要的了解了學生學生也更多地理解了教師,在課堂中提問可以讓學生們及時的反饋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可以讓教師們更及時的去指引學生的學習。并且在課堂上隔一段時間提一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們有效地集中精力在學習上。
1.提問教學對課堂的意義是什么?
著著名數家波利亞指出:“盡量通過問題的選擇、提法和安排(提法和安排尤為重要)來激發(fā)學生,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問在數學課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互動交流、溝通對話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提問更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哲學家波利亞曾說過,可以通過問題的選擇、問題的問法與問題的合理安排,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對學習的好奇心與創(chuàng)造力,誘導學生進行積極態(tài)度的學習,對于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著名哲學家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提問在課堂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數學課堂上提問更是十分重要的,她是組織學生,組織教師教學的一種良好手段,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及時地了解教師所要講的知識,讓教師們及時地了解學生的疑惑所在,這就是提問教學的意義,課堂上什么手段都可以少,但是問題的提出是絕對不能少的。沒有提問教師就不能了解學生學生也不能知道教師到底要講什么?一般課堂的問題都是圍繞著學生學習的主要知識點來進行的,所以提問還可以及時的反饋知識點,劉池健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不可或缺的意義。
2.提問的針對性
教師是可以讓學生的課堂一步一步有效進行的最主要的指導者,所以教師應該通過正確的提問來幫助學生解決教學內容。在一個章節(jié)的教學中,在知識點的選擇中教師應該盡量的提問題都有針對性,針對那一個章節(jié)或者那一個知識點來進行問題。引導學生對這個章節(jié)或者這個知識點進行積極的思考,及時掌握與了解教師教學的重點在哪里?在教學中教師切記不要提出不著邊際的問題,這樣不僅會迷惑學生也會讓學生找不著重點,在學習中最后只會給學生造成困擾,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中心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要針對章節(jié)針對內容來進行,不要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提問的針對性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3.提問的適度性
一個正常的教學班級,學生由于個體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會形成不同的知識接受程度。同一道題對于不同認識結構的學生所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思維能力之間存在一個適宜度的問題,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分出層次,注意不同的群體輻射面。難易適度的基礎性問題應提問中等學生,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提問學有余力的學生。
4.提問的系統性
小學數學課堂應教給學生一種數學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準確的數學概念,牢牢打下深深地第一印象。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提問的系統性,不可“東打一片,西打一下”,無形造成學生的理解障礙,將課堂變得支離破碎,重點不清。
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學期“面的旋轉”。教學重點:了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特征。教學難點:側面展開后各部分與援助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教學內容包含的概念較多。如:圓柱的底面、底面形狀、底面圓心、底面直徑、側面、側面展開圖、高、高的條數等等。環(huán)節(jié)1師:我們現在研究圓柱。用你的小手摸摸,它給你什么感覺?生:有三個面。兩個平面,一個曲面。師:在圓柱中,我們把上下兩個平面叫做圓柱的底面,這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師:將你的發(fā)現告訴同桌?(同桌交流)環(huán)節(jié)2師:在圓柱中這兩個底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樣知道的?生1:我發(fā)現圓柱的底面是圓形。生2:我發(fā)現這兩個底面形狀一樣,大小一樣。因為我把他們拆下來發(fā)現它們完全重合。生3:我們小組用小尺測量發(fā)現圓柱的兩個底面直徑是一樣的,都是10厘米。師:誰能說說圓柱的底面有什么特征?
5.提問的啟發(fā)性
經過不斷的教學改革,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越來越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問題也具有啟發(fā)性,授課形式不再是單一的教師問,學生機械的回答。提出的而是有目的的提出一個中心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個人理解解決問題,能夠做到思而得之,注意鼓勵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并支持學生的與眾不同或產生新穎的想法回欠。
6.提問的延時性
為了使數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更加的有效。教師應合理分組,將班級學生根據性別、性格、認識水平,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分成幾個“同質”的小組,使得各小組之間差異不大。同時教師應將組內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有組長,他應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有匯報員,應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記錄員,可以快速有效的記錄小組的觀點和建議,這樣達到調動每個學生的能力,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的目的。
而且要留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中的數學活動在學生參與前,教師必須進行目的和實施方法的指導,同時提醒學生活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使得學生有跡可循,避免資源的浪費,減少參與時的盲目性。同時教師要舍得留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必急于將答案或思路直接提供給學生,而應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探索,用自己的行動去發(fā)現,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成功感。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正確語言的講解,才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與理解。因為教師口中的信息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載體,這關系到學生學習的好壞與學生知識學習的內容,教師口中講述的知識點會讓學生百分之百信任,特別是小學生,在孩提時期學生們對教師都是有十分大的僅為尊重的,教師們講什么學生們都會當真。所以在教學中,提問一定要注意方向,語言也一定要注意方向,因為一個教師的語言很有可能影響到學生們以后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李籮依. 課標課程下如何搞好小學數學的提問教學[J]小學數學教育, 2014(55)28-29 .
[2]魯志鯤. 教師在小學數學記住中熱和有效提問[J]高等農業(yè)教育, 2005(38)24-24 .
[3]陶望舒.有效的提問方法是可以幫助課堂教學的[J].科教創(chuàng)新,2011,(4):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