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安

摘 要:招標投標方式從簡單的一維招投標日益演變成為多維信息招投標。本文基于PPP 項目招投標的特點以及相關理論,在對傳統模型分析的基礎上,把博弈理論運用到投標報價的決策中,建立了廣義質量生產模型降低模型信息維數,從而簡化模型,構建出廣義質量與特許經營權期的二維信息直接機制博弈模型,實現PPP 項目投標過程中直接機制下的最優分配。
關鍵詞:PPP 模式;招投標;直接機制;最優機制
當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依靠政府投資,開發資金量大、資金回收期長、項目風險高、管理運營水平低下等矛盾日益凸顯。為適應發展需要,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國發[2014]60號),提出了建立健全PPP 項目模式機制。PPP 模式是指政府部門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建立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長期合作關系。然而,PPP項目招投標異常復雜,如何通過合理的招投標機制選擇綜合管理水平最高的社會資本,儼然已成為PPP 項目投資建設中的核心問題。
一、廣義質量生產函數的導入
PPP 項目招標較傳統施工項目招投標相比,存在諸多差異:(1)PPP 項目招標文件只列出基本的要求,投標人可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2)PPP 項目招標文件中內容如項目范圍、技術要求等均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談判;(3)PPP 項目投標過程中社會資本不僅需要制定項目的施工方案,還需要編制項目的融資方案、項目設計圖以及運營方案等;(4)PPP 項目評標于評審階段評標人應與投標人就設計、融資、運營等方面進行談判,鼓勵投標人提出新想法,從而優化項目方案;(5)PPP 項目評標標準靈活,需要對項目的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等方案以及投標人的綜合實力進行全面的考察。由于存在上述差異,PPP 項目廣義質量生產函數的構建與傳統項目存在諸多不同。
當前PPP 模式下基礎設施項目廣義質量生產函數,是將PPP 項目投標方案中與質量相關的方案指標綜合為一個可具體衡量的指標的函數,即將與質量相關的多維信息綜合簡化成一維信息。其構建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即指標的識別以及指標的綜合方法。
由于廣義質量函數影響著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的投標決策,借鑒建設工程招投標相關研究中評標指標建立的方法,結合PPP 項目招標與傳統項目招標的差異,本文將PPP 項目融資方案、項目設計、SPV公司組建方案、項目建設方案、項目運營方案、項目風險等六大類指標構建成為廣義質量生產函數的指標體系。其中指標的選取隨項目不同進行調整,屬性的權重反映政府部門對不同項目指標的側重程度。
二、PPP 項目多維信息招投標模型的建立
假設N個社會資本同時對PPP 項目進行投標,其中θi表示社會資本i的綜合管理能力,是投標人i的私有信息,θi越大表示投標人i的管理水平越高、效率越高。但θi的分布是公共信息,即項目參與者均知道θi在[θ,θi]上是獨立同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數為f(·),分布函數為F(·),且滿足單調風險率非減性,見下式:
設社會資本i 的投標方案中擬建項目的質量為Qi(θi),即質量為非相關變量,只與社會資本的綜合管理能力有關,其中社會資本在投標文件中擬定PPP 項目廣義質量不能低于政府部門于招標文件中限定的最低質量Q0,即Qi(θi)≥ Q0。特許經營權期為Ti(θi),Ti(θi)滿足單交條件,其分配規則和支付規則應為即(P(θ),Z(b))。其中分配規則P(θ)={Pi(θi,θ-i)},i=1,2,…,N,Pi(θi,θ-i)表示在其他投標人即除去社會資本i外的所有投標人按照其真實綜合管理能力編制標書時,社會資本i贏標的概率,則給定社會資本i 的類型為θi時其贏標的條件概率為pi(θi),根據專家研究結果顯示,Pi(θi)是θi的單調映射。支付規則Z(b)={Z(bi)}i=1,2,…,N,Z(b-i)=0,Z(bi)=μ(Ti(θi))+(1-λ)C(Qi(θi),θi),即當各社會資本的投標策略集為b 時,若社會資本i中標時,政府部門對社會資本i的規則支付:
三、PPP 項目多維信息招投標的最優機制選擇
一個好的機制設計必須是納什均衡,同時也必須是可以實施的機制。因此,本文擬探討一種可行的評分規則,以期通過該評分規則使得綜合管理能力最高的社會資本中標,且能夠激勵中標人于投標文件中所提交的項目質量以及特許經營權期滿足。一種自然的設想是直接采用招標方的收益函數作為評分規則,然而在不完全信息下該評分規則無法激勵投標人提供最優分配,即(Q*i(θi),T*i(θi)),因此需要對該評分規則作一定的調整。本文使用PPP 項目直接機制,設S(Qi(θi),Ti(θi))表示投標方案(Qi(θi),Ti(θi))的評分規則,該評分規則在招標文件中體現,因此對于投標人來講是共同知識,招標人的具體評分規則函數,當政府部門以評分規則S(Qi(θi),Ti(θi))對投標書進行評價時,不僅能誘導社會資本真實披露自己的綜合經營能力,而且能激勵社會資本提供的質量水平是不完全信息下社會最優質量水平,提高了政府部門對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也提高了社會的總福利。
四、大型基礎設施PPP項目多維信息招投標實踐
以某大型基礎設施PPP項目,為便于計算,假設綜合管理能力θi服從[0,1]上的均勻分布,即f(θi)=1,F(θi)=θi,且分別取值為0.8、0.85、0.9 以及0.95。該評分規則能夠激勵社會資本在最大化政府部門福利的同時根據自身綜合管理水平,提交相應的項目融資、設計、管理、建設、運營等方案。因此,在上述評分規則下,投標方案的評分是社會資本綜合管理能力的增函數,綜合管理能力最高的社會資本將獲得基礎設施項目的設計、建設以及特許運營權。本算例中,θi=0.95的社會資本中標,且項目擬建設的質量Q*i(θi)=0.756742,項目擬定的特許經營期T*i(θi)=20.5257,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直接機制的實施能夠激勵綜合管理能力高的社會資本,于未來建設、項目運營時給社會帶來更高的效益。因此,上述評分規則的實施,有利于提高社會資源有效配置,能夠保證實現政府部門以及社會資本的共同的利益最大化。
本文通過探討PPP項目多維信息招投標中建立關于PPP 項目特許經營權期與廣義質量的二維信息招標直接機制,分析PPP項目直接機制下的最優均衡結果,從而建立切實可行的PPP 項目招投標評分規則,為政府部門、社會資本進行PPP項目招投標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殷紅,王先甲.政府采購招標的最優機制設計[J].系統管理學報,2016,17(4).
[2]陳宏民,楊劍俠.多維信息招投標中的最優機制及其實施[J].管理科學學報,2017,13(8).
[3]吳孝靈,王翼寧,陳星光.BOT 項目投資與特許權期的二維招標合同設計[J].管理工程學報,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