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澤仁
摘要:課堂組織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它是一項融科學和藝術于一體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努力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關鍵詞:小學;藏語文;教學;措施;教學環境
在區內藏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因只有學好藏語文才能學好其他各門功課。而要學生學好藏語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切實提高藏語文課堂教學,這一點是藏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藏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藏語文的積極牲和主動性,從而達到傳授藏語文知識技能,培養學生智慧和個性的教學目標,最終提高小學藏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呢?現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藏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也越顯突出。因此,怎樣提高藏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藏語文的應用水平,已成為藏文老師所關心的問題。該文就如何提高藏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出幾點建議。
1、創設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
課堂組織管理是每個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課堂教學活動本身,還依賴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與管理水平。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組織好教學,把握好教學節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師的知識水平與教學效果的相關程度很低。就是說,如果教師自己的知識殘缺不全,不能幫助學生釋疑解惑,那肯定會影響教學效果。但教師的另一種教育素質更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最直接、最顯著的影響――這就是課堂組織能力,尤其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能力。美國教育學家羅斯福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詳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參與者,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意識,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有助于保護學生的創造靈感。 從步入教室的那時起,就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對孩子們的激勵帶入課堂,教師的每一個眼神、表情、話語、舉動都充滿著一顆愛心,用愛心去對待學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對學生,學生自然會跟著友好的人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從而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進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佳境。
2、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1.講述藏語文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藏語文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藏語文的重要性,從古到今藏語文是藏民族的交流工具,是維系民族團結和經濟發展的文化紐帶。大多數藏族人不懂漢語等其它語言,如果再掌握不好自己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正確表達交流傳遞各種信息,就會嚴重影響藏族社會發展。因此,我們在藏語文教學中應通過舉行各種活動來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喜愛,體會到藏語文的先進性和實用功能,讓學生真誠地去學習藏語文并產生學習藏語文的興趣。
2.2.創設良好的藏語文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藏語文的興趣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境。教師經常主動與家庭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在家時的學習情況。學生平時應在家時讓學生多看西藏新聞聯播,家長應多給學生講一些西藏有名的故事,多看藏文雜報,給學生說明學習藏語文的重要性和藏語文的功能,通過家庭教育給學習藏語文提供良好的環境。在學校,舉行藏語文和報紙等朗讀比賽,寫作,書法比賽,增強學生學習藏語文的興趣。校圖書館應增加藏文書籍,校板報上可通過宣傳學生創作的藏文作文、格言、民歌等,讓學生有展示學習藏語文環境。
2.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藏語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而且還包括情感的交流。教師要將“整個心靈獻給學生”,把教學過程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主渠道,要以自身對事業的忠誠和執著追求,博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教師在學生面前,不能以“教育者”自居,而要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的啟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滿足。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藏語文興趣的目的。
3、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學習藏語
我們都清楚:中國大部分教學都是讓學生盡量記住教學考點,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素質教育雖然在中國搞了多年,成效仍然不大,只是讓教育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因為多數地方仍然是以成敗論英雄,用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成績;學生為了能升上重點學校,能在將來找一個好一點的工作,只能記住各種考點、知識點,適應各種考試;這些就讓原本生動的課堂教學一下子變成干枯的教學程式。
雖然教學壓力大,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元的教學模式,運用錄音機、投影等現有教學設備,用美學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課文中的美,以及人性美、音樂美、建筑美,讓學生關注生活美,通過觀察發現現實中的東西,特別是西藏發生的巨大變化和身邊的巨大變化,讓學生熱愛家鄉,自覺學習藏語言文學。
4、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誘導學生發揮其最大潛能。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重在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積極探索新知的熱情,循循而誘之,讓他們欲罷而不能。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自然就需要不斷探索,下一番苦功夫。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無憂論文網,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也是最可親近,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況下,上課半小時以后一些學生因為端坐時間較長,感覺不太舒服,導致精力的分散和課堂效率的下滑。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站起來模仿一個動作,齊誦一句口號,分組朗讀一組對話等。在課堂上,我發現坐在最前面一個學生似乎有點不耐煩,就急中生智地請他上臺表演了一個節目: 課文中描寫老鷹飛翔的一連串動作。我配音朗讀,他依次表演,學生的精彩表演贏得聽課師生的熱烈掌聲。一個隨意的安排,竟成為一個亮點。
總之,提高小學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設計合理精練的練習,加強課堂教學反思等。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不懂到懂,從懂得少到懂得多,從不喜歡到喜歡,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得到提高與發展。作為藏語文教師,我們要樹立大的教學觀,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傳統教學中。要轉變教學觀念。靈活執教,從教材內容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藏語文素養,以此達到優化小學藏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