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飛
摘 要:近年來,國內游和出境游發展都十分迅速,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入出境旅游總人數2.91億人次,同比增長7.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假日出行相對集中,文旅部倡導廣大游客提高旅游安全風險意識,平安出游,快樂出游,文明出游,但是,游客破壞旅游景點設施、亂丟垃圾、在文物上刻畫等不文明行為屢次發生。這些惡劣行為不僅對景區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也影響了我國整體的旅游市場形象,嚴重影響了我國旅游產業的健康且持續發展。本文從不文明旅游的亂象著手,通過分析旅游過程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及其原因,找到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的實施途徑,促進我國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全域旅游;文明旅游;實施途徑
全域旅游,指的是以一個旅游區域作為目的地,通過融合區域內的人文資源、自然環境、政策法規等內容,實現資源的相互融通,進而實現整個區域的全方位、多角度發展,是實現旅游帶動多產業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域旅游,將各行各業及全體旅游資源整合起來,為游客提供豐富的產品與周到的服務,不僅能提升游客旅游的整體質量,使游客感受到更好的旅游體驗,還能帶動多行業共同發展。體現了資源的融通性、經濟發展的聯合性、游客體驗的全面性等特點。文明旅游,需要游客、經營者、服務者和管理者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將文明旅游作為最終目標,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多個維度共同作出貢獻,才能真正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繁榮發展。
1 我國全域旅游中存在的不文明旅游行為概況
(1)從旅游業經營者角度分析
眾所周知,前幾年在青島某個飯店發生的“宰客”事件以及云南導游強迫消費等惡性事件屢屢發生。旅游景點還會通過不同的形式多收取門票,賺取額外收入。這些事件都體現了旅游行業中存在的拉客宰客問題,因此原本優質的旅游勝地蒙上一層灰色陰影。個人認為,造成其問題的原因多個方面:其一,某些景區為了增加旅游收入,完成公司業績,全然不顧游客的旅行體驗,用各種各樣的形式騙取甚至強迫游客消費。某些情形下,游客甚至會與經營者因購物問題產生摩擦等惡性事件。其二,商家的欺詐行為,某些不遵守職業道德的經營者利用“變相漲價”和“模糊菜單”等手段,先吸引游客的注意,然后采取一些手段來“宰客”。
(2)從游客角度分析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在節假日期間,各地游客數量激增,導致景區當地交通擁堵、垃圾數量激增、住房一度緊張等問題,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的旅游收入,刺激經濟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導致景區的正常運行受到極大的影響。另外,在景區內經常會出現大量的不文明旅游的現象。例如,在珍貴的丹霞地貌上刻字、翻閱護欄、爬上城墻、用頭撞鐘、在禁止吸煙區域公開抽煙等行為。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一批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三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單”。其中,河北兩名游客在馬來西亞水上清真寺的矮墻上跳熱舞,違反了當地宗教禁忌,事件相關視頻經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后,引起當地社會不良反響,有損中國游客的文明形象;湖北游客在大理市游玩的過程中用兒童玩具擊傷紅嘴鷗,根據相關規定,三名游客納入旅游不文明游客記錄期限均為3年。截至2018年10月,共有35人被納入旅游“黑名單”。這些不文明行為不僅威脅到了景區環境,甚至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形象。
2 不文明旅游現象出現的原因
(1)缺乏對文明旅游的宣傳
首先,宣傳缺乏主要體現在宣傳形式的落后。常見的宣傳形式主要有在景區內分發傳單、架設宣傳標語等形式,這種傳統的宣傳形式對于遏制不文明現象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配合分發小的紀念品,比如炎熱的夏季分發印有宣傳文明用語小扇子、書簽等。其次,宣傳主體的缺乏亦是原因之一。我國進行旅游宣傳的主體多為旅游景區,只有景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文明旅游的宣傳需要各方的努力。但大多旅游景區所在地政府及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只重視旅游業給當地經濟的創收,忽略了對景區內的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整治,未完全履行自己的職責。
(2)游客個人素質急待提升
基于我國人口大國的背景,大多數人接受教育程度低,個人素質低,這直接導致了景區內不文明現象突出。另外,我國近年來旅游業的迅速崛起,缺乏對文明旅游等宣傳教育,使得大多數人對于景區內文物保護、設施保護、環境保護等了解不夠,游客的思想大多僅停留在“花錢享受”的地步,完全忽略了自己對于景區的保護責任。故在全域旅游中,不文明現象早已屢見不鮮。
(3)缺乏相關處罰規定
個人認為,其一是立法的缺失。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旅游法》等多部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知識從宏觀角度泛泛地做出了一些規定,并沒有對經營者、游客等多個主體的不文明現象作出規定,缺乏細化的規定,并未實質規范各方主體的行為。所以,在出現不文明現象時,各部門缺乏實際的懲罰依據,景區最多采取教育的方式就是對不文明現象開展批評教育,沒有對其產生實質的影響,不能保證效果,且效率低下。其二,各部門并未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規范旅游市場,不深入實際,直接導致法律法規的規定流于形式,使得法律法規失去其公信力及強制執行力,放縱了旅游中的不文明現象的發生。
3 全域旅游背景下實施文明旅游的途徑
(1)豐富宣傳形式
現階段,新媒體的時代成為傳媒產業的主導。旅游產業應該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通過新媒體平臺,利用多種宣傳媒介大力宣傳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內容,例如,采取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電臺等形式開展文明旅游的宣傳,通過多角度、多形式、多維度增強文明旅游的宣傳知名度,擴大受眾群體與傳播范圍。豐富多樣的宣傳形式,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公眾的注意并展開討論,使得公眾有效學習文明旅游、景區環境保護等知識。
另外,增加宣傳主體。全域旅游中,“人”的作用突出。鼓勵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旅行社、景區的經營者以及在校學生等各方共同參與文明旅游的宣傳,推動不同的社會力量共同努力,履行職責,從而全方位促進文明旅游的發展。如文旅部從2015年開始啟動的“萬名旅游英才計劃”中的“實踐服務型英才培養項目”,每年各院校旅游專業的大學生積極參與文明旅游的實踐活動中,總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新新式、新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值得推廣。
(2)加強對不文明現象的監督
景區內及相關公共區域內應該通過架設監控設施、派遣監督人員等方式加強對不文明旅游現象的監督,還可以通過增加不文明旅游舉報熱線等支持社會各個主體對旅游景點內出現的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舉報。從而加強對不文明現象的監管。
相關主管部門可以出臺相關鼓勵與懲罰的規定??梢酝ㄟ^公開警告、處分、取消相關機構的營業資格等形式,遏制經營者的經營亂象。
(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樹立規則意識
文明旅游需要法律法規的規定與引導。通過補全我國立法對于不文明現象的具體懲罰的措施等,細化法律相關規定,加強對不文明旅游現象的懲罰力度,從法律層面規范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另外,可通過宣傳法律、宣傳對不文明現象的懲罰措施等,加強公眾對不文明現象的嚴重性以及產生的嚴重后果的深刻認識,借用此種形式,加強公眾文明旅游的意識,樹立一種文明旅游的規則意識,從根源處遏制不文明現象的發生。
4 結束語
全域旅游是現階段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這種新型業態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宣傳、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等多種形式,社會、政府、公眾的共同努力,改變旅游產業中出現的不文明亂象,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努力讓文明旅游成為旅游產業新常態,不僅有利于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家形象。
參考文獻:
[1]常海鵬.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芻議[J].商場現代化,2016(9).
[2]黃細嘉,李涼.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路徑依賴[J].旅游學刊,2016,31(8).
項目基金:
(本文是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的項目《牡丹江市文明旅游宣傳教育》階段性成果, 項目編號WMYC2018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