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艦
關鍵詞 中藥化學 課程改革與實踐 中藥健康服務 大健康產業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65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ig health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CM health industr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train applie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ing reform of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as the core main cour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cours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reform of TCM chemistry course,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TCM chemistry course and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health industry of TCM.
Keywords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service; big health industry
0 前言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大健康”產業成為驅動“十三五”新經濟發展的引擎。2015年4月,國務院出臺《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明確了中醫藥在大健康產業中的核心定位。
高職院校的教育主要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結合運用。“中藥化學”是高職院校中藥學等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中藥化學課程依照中醫藥理論體系和相關的臨床用藥經驗,采用現代先進的技術方法研究中藥的化學成分的結構類型、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檢識鑒定等。中藥化學的實訓也是課程教學之中重要的環節,實現了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并教會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建立動手、動腦的觀念,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將課本的理論知識做到與實踐活動之間的運用和歸納總結,為從事中藥專業相關的工作奠定基礎。本文就中藥化學課程的改革和實踐進行初步探索,淺析如下。
1 進一步強化“中藥化學”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動手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提供著重要的條件。中藥化學課程理論知識的結構遵循:結構類型—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檢識鑒定的規律,每個環節都是逐步遞進的關系。如果不具備良好的有機化學基礎,就難理解其理化性質,也就難利用該性質進行提取分離鑒定了。目前大多數高職中藥專業學生的化學基礎不好,因此在中藥化學課程的教育之前,需相應培養學基礎知識,開設“藥用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等基礎課程。
中藥化學課程除理論知識的學習外,實訓操作的學習也很重要。實訓操作的內容很繁瑣,主要包括稱量、洗滌儀器、取樣、分餾、蒸餾、加熱、冷卻等操作。若未深入的掌握,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易產生失誤,從而會產生抵觸心理。故在中藥化學的實驗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進行重點演示和操作,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術和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的操作過程,以規范學生的操作;對于學生操作中的不規范或錯誤地方,及時更正,并指出錯誤操作可能帶來的后果。
2 進一步轉變“中藥化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的內容
在對中藥化學專業進行教學時,要加強對于課程內容的設計,注重與各個專業的課程內容進行結合。以課程的實驗教學為例,按照重復性和驗證性的方式,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藥成分,通過教師的教學方法提煉實驗內容。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講義進行實驗講解, 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實驗步驟,引導學生在實驗結束后寫實驗報告。這樣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輕視實踐操作,不能提高學生的的實際操作能力。
對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轉變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實際操作方法而非純課本知識。通過對課堂內容的設計,轉變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主的教學原則,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重心位置,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可以自行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可以布置實驗命題,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文件,并結合實際的課本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設計。開始實驗前,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實驗原理和實施方案進行提問,讓實驗的過程更具可行性,并幫助解答學生實驗制定過程中的疑問,將實驗設計進步完善。旨在建立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并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在實驗過程中,若出現意外實驗現象,也要分析原因。 讓學生能夠把學習到的知識融入到實際操作中,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將學習的知識與問題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對新藥研究過程中建立整體的概念。
3 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
對于中藥化學學科和天然物化學學科,最主要的區別是研究的對象不同。中藥化學課程的研究對象是中藥,其核心是中藥復方,但目前中藥化學課程設置與天然藥物化學的基本是一樣。比如對于槐米中蘆丁和大黃中蒽醌類成分的提取與分離實驗等,這些實驗的過程未展示出中藥的特色。中藥復制劑三黃片包含了黃酮類、蒽醌類和生物堿類,對此藥物進行提取可以利用80%的乙醇回流提取法;濃縮方法可采用減壓濃縮法;部位的分離方法可采用液—液萃取法,加水進行分散,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在乙酸乙酯的部分可以萃取出利用大黃索作為代表的蒽醌類的成分,進一步的使用不同梯度的堿液進行萃取乙酸乙酯層可得到大黃酸,大黃素和大黃索甲醚等,在乙酸乙酯萃取之后的水溶液硫酸酸化,通過放置過濾和沉淀為黃酮類成分;而母液用雷氏銨鹽的沉淀,丙酮發生了溶解,氧化鋁柱色譜進行凈化之后可以分解雷氏銨鹽,從而得到生物堿類。 關于黃酮類單體的成分分離純化,可用硅膠柱進行層析,生物堿類單體的成分分離純化用氧化鋁柱進行層析。在對各個成分進行檢識和鑒別反應時,也可以進一步進行鞏固中藥化學課程中各個實驗操作環節的知識,也將課本的內容進行了提升,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操作進行了結合,為學生以后的就業提供了良好的知識基礎,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性人才提供了保障。
4 建立虛擬的中藥化學實驗室平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教學的內容優化,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建立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實現課堂效率的提升。在中藥化學的教學中, 有關于提取和分離的知識內容的進行講授,課程在實際操作時浪費大量時間,未實際操作過的學生無法理解其中內涵。若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利用3D場景將課堂的內容進行虛擬教學,讓學生在能夠不動手操作的情況下,感受到實驗過程,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觀察和研究,深化知識的理解,同時,利用虛擬的實驗技術進行教學也能夠阻止因誤差造成的實驗事故。
5 進一步改革“中藥化學”課程考核方法
考核的過程是教學之中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通過科學的考核,可以積極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在當前的中藥化學課程教學中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考核方法,因為中藥化學的實踐性較強,教師在進行考核時,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將學生在實踐中的實際情況列入到考核的標準中去,例如,平時考查、實訓操作和期末理論考試各占一定比值。通過綜合性的考核提升學生對于實踐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能力,為日后在社會中的工作提供保障。
6 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中藥化學課程教育的改革探索也要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為社會培養出適應發展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狄慶鋒,徐晶,喻祖文.高職中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東化工,2018.
[2] 李陳波.高職中藥學專業中藥化學實驗教學過程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8.
[3] 王艾奇,張穎.化學史教育在高職院校化學教學中的滲透 ——以中藥專業有機化學為例[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
[4] 王翰華,阮洪生.基于泛雅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高職課程《中藥化學實用技術》[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32(5):519-521.
[5] 張迪.高職院校中藥學專業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3):45-47.
[6] 陳宏降,夏苗芬,王翰華,等.高職院校“中藥化學”教學內容改革初探[J].中醫藥導報,2018.
[7] 孟振豪,阮洪生,陳宏降.高職院校中藥化學實用技術課程教學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6):9-11.
[8] 楊金燕,郭潤勤,徐清,等.五年制高職中藥化學實用技術實踐教學內容設置探索[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21):166-167.
[9] 李卿.高職院校中藥化學實用技術的教學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
[10] 王慶,薛天樂.高職中藥化學實用技術教學體會[J].廣州化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