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會坤
[摘 要]協同論,作為一門研究不同事物相同特征以及協同機理的新興學科,已經在我國近幾十年的時間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為了實現各個系統之間的協同發展,就需要對事物從無序狀態到有序狀態的轉變過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從而全面、深入地把握協同論的發展內涵。基于上述背景和觀點,文章首先介紹了和協同論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以綜合運輸產業為研究對象,深刻剖析了綜合運輸體系協調發展的內涵,最后提出了幾點促進綜合運輸產業體系發展的優化方法,完成進一步的探究工作。
[關鍵詞]協同論 協調發展 綜合運輸產業 內涵
中圖分類號:U111 文獻標志碼:A
在近幾十年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人民已經深切意識到了各系統之間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僅僅靠推動社會經濟系統的發展已經很難滿足我國人民當前的實際需要。因此,在人口系統、生態系統等多個系統逐漸被大眾所廣泛關注的過程中,國家也開始了對綜合運輸體系協調發展問題的研究。盡管截至目前,綜合運輸體系協調發展的內涵還沒有被明確的界定和劃分,但已然成為重要的理論基石。文章將從協同論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對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內涵進行討論和分析,為構建綜合運輸產業協調體系奠定理論基礎。
一、協同論的相關理論知識
協同論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內部子系統的協同合作形成宏觀有序結構的機理和規律。該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將不同學科中共同存在的協同現象抽離出來,然后建立一種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復雜系統中呈現出的問題[1]。目前,該理論的研究成果種類眾多,而且應用的領域范圍十分廣闊,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用協同論的理論框架來解釋綜合運輸體系,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綜合運輸體系屬于開放式系統,不間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接觸和交換,并從外界獲取能量。
第二,綜合運輸體系的協調發展需要在宏觀層面上進行調控,政府部門不僅可以為其提供外界有序能量,而且還能給人的主觀意志行為提供相應的指導。
第三,綜合運輸體系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技術創新、社會變革以及政策實施等。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時,綜合運輸體系會發生漲落現象,繼而有助于有序結構的形成,維持子系統的獨立活動。如果漲落情況加劇,則綜合運輸體系會從無序轉變為有序,或者從低水平有序轉變為高水平有序[2]。
第四,綜合運輸體系擁有多個獨立系統,每個獨立系統都擁有獨特的運輸方式,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每個獨立子系統的自運行狀態將共同決定綜合運輸體系的協調性。另外,如果獨立系統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則運輸方式也會受到其他運輸方式的非線性作用,這種作用最終又會根據反饋情況形成建立新的交互機制,彼此之間也就實現了協同運動。
二、綜合運輸體系協調發展探究
站在協同論的系統角度上來看,這一綜合運輸體系如果能夠獲得協調性的全面發展,則必然能夠使得整個系統獲得最大化的效益,與此同時,使得我國的國民經濟獲得更為優質的服務和支撐。而這主要是因為,這一綜合性的運輸體系所處于的環境,是整個社會龐大的經濟系統。也正因此,其能夠與其他系統之間存在深切的聯系。除此之外,由于其自身的運輸方式較多,一般有五種,因此其本身的構成也具備不容小覷的復雜性。所以,要想真正從本質上推動協調性發展的進步,還必須對其自身的內在規律進行深刻的探究[3]。
(一)立足于整體的角度,來對其進行把控
由于這一體系本身就是站在宏觀的角度才得以搭建起來的,因此,若要進行協調性的發展和把控,也離不開這一整體性的視角。而國家所頒布的,有關我國交通網絡長期發展的文件,也正是站在這一整體性的角度所進行的戰略性規劃。有了這個規劃的宏觀指導,我國的綜合運輸體系就能夠從本質上獲得突破。除此之外,由于在當前的社會當中,不管是哪一種運輸方式,都有其自身的較為顯著的特點,因此,這些方式彼此之間是具有難以互相替代的特征的。而立足于協同論的角度,要想從整體上使得這些不同的運輸方式之間獲得效益的最大化,則不僅應當立足于其本身的發展角度來對其進行規劃,與此同時,還必須從數量以及規模等角度上,來使得各個子系統之間能夠獲得相互的協調,并打造出一個最有利于子系統發展的整體系統[4]。
(二)在建設綜合運輸體系的時候,必須考慮其他系統的發展
因為綜合運輸系統本身所代表的,就是社會當中其他系統的需求的一個重要部分。正所謂“路通財通”,綜合運輸系統所代表的“路”,正是其他系統經濟發展需求的最好體現。也正因此,在建設這一綜合運輸體系的時候,必須致力于從協同論的角度來對其他系統進行平衡。也只有在綜合了這一系統和其他系統之間的發展步調的時候,才能夠從社會發展的大角度,來實現各類資源配置優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并以此來作為我國社會能夠獲得協調性統一發展的基礎。而如若立足于經濟總體發展的目標,則必須同時兼顧經濟總量的增長、經濟結構的協調,以及社會各界利益的平衡。為此,在考慮這一綜合運輸產業發展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其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必須考慮,其是否滿足當前的資源開發需求。除此之外,對于社會當中文化發展的影響、對于社會醫療行業發展的影響這種種要素,都必須統一起來進行考慮。
(三)這一體系的發展必須建立政府把控的基礎上
從協同論的內容當中,我們可以得知,如若這一綜合性的運輸體系,沒有獲得來自外界源源不斷的物質補給和能量支持,那么必然也無法獲得長期良性發展。而這一補給和支持,是依賴于政府的宏觀調控的。例如:政府如果對運輸政策進行調整,那么我國各個地區運輸體系的發展速度都會受到隨之而來的影響而波動,與此同時,其所受到的質量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5]。也就是說,如果政府的投資政策向此地傾斜,那么其就會獲得內在發展的動力,而如果相反,那么就會對其發展動力造成抑制。除此之外,對于運價政策的調整,也會使得各類運輸方式之間的競爭力發生微妙的變化。而如果這些政策不是由政府制定的,而是由民間自由競爭所帶來的,那么必然會使得整體的平衡性遭到打破。而我國的運輸體系也無法獲得綜合性的發展,還會由于市場的競爭而導致一家獨大。
(四)這一體系可以借助子系統的自組織,來進行相互的協調
所謂的“自組織”,指的是處在這一整體的運輸體系系統當中的各個子系統——也就是多種不同類型的運輸方式,通過對于自身工作內容和數量的科學性分工,以此來實現彼此的協同發展。而這一協同發展從本質上來看,也是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的。而這一“自組織”的發展,究其本質,所依賴的也是市場的力量。這一過程能夠在一個相對的程度上,使得各種運輸方式所獲得的資源、所需提供給系統的能量之間保持一個整體性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于不同地區運輸需求的發展的。只要這個系統彼此都能夠找到最為適合自身發展的空間以及相應的趨勢,那么就能夠在長期內獲得和其他運輸方式的和諧共存。但是這種和諧共存也是有其自身存在的條件的。這種條件就是參與這一系統的各個主體,都必須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微觀市場的規律,遵循市場需求的發展[5],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使得自身的運輸能力節節攀升。如此一來,才能夠在維持整體系統穩定的前提下,各自分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杯羹。
三、結語
協同論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為各類系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整體性的視角。而綜合運輸產業作為諸多構成社會運轉的龐大系統當中的不容小覷的一個分支,其是否能夠立足于社會整體的視角,來對自身的發展進行具有高度科學性的規劃,其是否能夠同時把控自身各個子系統的平衡,以此來優化整體的效能,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所能夠提供給社會其他系統的能量資源,也會反過來決定其自身的發展深遠程度。文章以此為視角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借此來推動我國綜合運輸產業的長期性、協調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薛鋒,呂丹,左大杰.基于協同論的綜合運輸系統協調度研究[J].綜合運輸, 2017(4):28- 33.
[2]李康奇.基于協同論的重慶交通運輸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5.
[3]宋立楠.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基于協同學的視角[J].河北地質大學學報,2017(1):108- 113.
[4]蘇策,沈萍.基于協同理論的城市R BD空間形成動力機制研究——以清遠市為例[J].市場論壇,2015(7):26- 28.
[5]徐海峰.新型城鎮化與流通業、旅游業耦合協調發展——基于協同理論的實證研究[J].商業研究,2019,502(2):51-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