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玲?李錦才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教學底氣,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更多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鑒于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應用還不是很靈活,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提出了如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穿插信息技術,旨在推動語文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信息技術
漢字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既是學生積淀文化的基礎,又是學生順利與他人交流的保障。可見,學生學習生字是不可避免的。教師開展識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生字學習的意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跟隨教師積累更多的漢字知識。在此期間,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國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弊端,諸如教師理解不深刻,教學手段更新慢等,增加了學生識字的困難。為了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本文立足學生興趣、理解、活動,對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立足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活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枯燥的文字并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好奇心,只有通過教師的有效引領,才能真正融入課堂學習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興趣來增加文字的趣味性,使學生看到漢字學習的意義,引領學生投身課堂,探索漢字背后的奧秘,為課堂增添活力。
例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掌握塊、捉、急、直、河、行、喊等漢字,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電子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小公雞和小鴨子”的視頻動畫,讓學生通過動畫來了解鴨子哥哥和公雞弟弟之間的故事。學生觀看視頻后,對“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認識。接著,筆者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塊、捉、急、直、河、行、喊等漢字的組合過程,使學生能夠將漢字拆開來看,掌握塊、捉、急、直、河、行、喊等漢字的書寫順序。學生結合視頻,學習了塊、捉、急、直、河、行、喊等漢字的書寫順序,感受到了課堂學習的樂趣。這樣,筆者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增添了學習的色彩,調動了學生的活力。
二、立足學生理解——加深學生印象
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學習漢字也是為了與人溝通和交流。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盯著學生對漢字的背誦和書寫,還要關注學生對漢字的理解,讓學生懂得在什么場景下應用漢字,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來向學生展示碎片化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學習“日月水火”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日月水火的真實含義,知道如何書寫日月水火,明白日月水火是如何從生活中的現象下演變而來的,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了5min的微課視頻,視頻內容為日月水火在人們眼中的形象及演變為漢字的過程。為了方便學生理解,筆者還通過箭頭為學生標明了日月水火的變化。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知道了日月水火的概念,理解了日月水火的書寫特點,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這樣,筆者結合微課,對學生進行生字教學,讓學生學會了結合實物的形象理解事物的漢字表達,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
三、立足學生活動——發揮學生能力
某種意義上看,漢字是一種需要學生手腦并用的學習活動,可以說,漢字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動手實踐。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開展識字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可以使學生不斷鞏固課堂所學。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來促進學生進步。
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這篇課文,學習群、竹、牙、用、步、洞等生字,讓學生形成聯想能力,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對學生濟進行了指導。同時,為了增加學生的參與度,筆者與學生一起,結合課文對思維導圖進行了設計,以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主題展開了探索。學生將文中出現的動物羅列了出來,將其作為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接著又找出文字在文中出現的相應位置,與小動物聯系起來,進行思維導圖的填充。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填寫思維導圖,看到了生字應用的現實場景,知道了如何正確使用生字,學習了思維導圖的特點。這樣,筆者通過思維導圖為學生創設了鍛煉的機會,使學生掌握了群、竹、牙、用、步、洞等生字。
總之,本文圍繞學生進行了教學探索,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對于學生學習漢字,掌握漢字都有著推動作用,是學生積淀文化的基礎。同時,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獲取了更多的教學信息,掌握了更多的教學技巧,豐富了自己的專業素養,為課堂的優化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創設了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谷喜明.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91.
[2]崔嵐.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A].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