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示建國70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學習生態治理理念與技術,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建安徽省重點水域污染及治理情況調研團隊。于7月3日始,安師大生科院安徽省水域污染及治理調研團隊分別前往安徽省各地點進行水質調研,開展為期二十五天的水質治理和水域環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赴安徽省重點水域污染及治理調研由七個分隊組成,分別前往蕪湖陶辛水韻,二壩,鏡湖,青弋江,水陽江、鳳凰山等多個水域進行調研。調研主要分為實地走訪、水質調研實驗和宣傳環保三個方面。
團隊準備工作在五月便拉開帷幕。五月上旬,團隊明確了本次實踐的目標,完成了策劃案的撰寫,于五月中旬開始聯系學院老師借取實踐所用器材。我們本次水質調研的任務主要在于調研和宣傳兩個部分。希望讓更多人加入到保護水域、改善生態的隊伍中來。
實地走訪,走進居民
7月5日,陶辛水韻小分隊率先出發,實地走訪當地居民,充分了解當地居民對近年來陶辛水韻水域環境變化的想法和意見。通過采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我們得知當地居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絕大部分居民表示目前水質雖比以前好了很多,但還需繼續治理。
7月11日,學院赴二壩水質調研團隊深入當地居民區,通過與居民的面對面交流,了解二壩飲用水的總體狀況。
追求數據,走訪公司
7月8日,陶辛水韻調研團隊走訪了安徽水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2014至2015年對陶辛鎮進行了治理,當時污水管理比較差,所以采用“三級利用及產業化”方法對其進行初步治理,現在的水質已基本達到Ⅲ類標準。”
生態檢測,全面宣傳
7月7日下午4點左右,赴華東湖泊水質調研團隊抵達鏡湖旁的鳩茲廣場。團隊成員分多個取樣點取水質樣品。對湖水的PH值、含氧量、亞硝酸鹽、氨氮等進行檢測。
7月10日,安徽師范大學赴蕪湖市周邊水質及生態環境調研支隊在實驗室對收集的水樣進行了檢測分析。
同日,陶辛水韻支隊帶上測量儀器,在陶辛水韻的水質進行檢測。同時團隊還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宣傳生態保護知識。
團隊成員取樣不同地點,并用專業儀器檢測水質。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時間雖然不長,但卻值得所有成員回味。我們在實踐中領悟到應該緊跟習總書記的腳步,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生態環境治理已經被提上日程。希望通過團隊的工作和努力,使得更多的人重視環境保護,共繪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
附:
安徽省重點水域污染及治理情況調研數據報告
(本網訊任淑婷)安徽省重點水域污染及治理調研團隊于7月3日正式開始,各個小隊紛紛前往自己的調研地點。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目前部分小隊已經得到了相關數據,其他小隊仍在繼續前行。
1.赴蕪湖陶辛水韻小隊了解2014年至2015年安徽水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三級消解及產業化方法”對其進行了治理。
治理前后數據對比:
2015年陶辛鎮經過治理之后的水質已經達到III類水質的標準。現在水質的相關數據:PH平均為7.36、溶解氧為7.21(mg/L),但是個別小型的池塘中溶解氧平均為4.74(mg/L)低于III類水質的標準。
在走訪中獲得數據:88%的當地居民很滿意政府對陶辛水韻的管理,44%的居民認為陶辛水韻的水質很好、56%的居民認為水質一般。這說明居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相關部門對生態的保護工作不能松懈。
2.赴蕪湖水質調研與護水宣傳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大陽垾、汀棠公園、荷園、鏡湖公園、九蓮塘公園檢測水質。
3.赴蕪湖市周邊水質及生態環境調研團隊前往鳳凰山、濱江公園、鏡湖進行水質的采樣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