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初中歷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科能力和基礎知識的掌握及人文素養。歷史教程內容中的人文素養極其豐富,它包含的不僅是人文知識,更主要的是人文精神。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對自身的生存環境和國內外的基本歷史資料和發展進程進行了解。培養學生的道德感、公民心、愛國情懷等促使學生們不僅只集中于關懷自我價值,還要懂得關懷社會,甚至是全人類的文明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 素質教育? 愛國教育
前言
新課程標準要求歷史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通過對教材的深入挖掘和精心設計將歷史和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初中歷史教師更應該加強重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將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結合實際加以充分發揮,對學生的道德素質進行有效提升和促進。
一、結合歷史課堂,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初中歷史所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古今中外的知識都有所涉獵,作為歷史教師必須吃透教材,靈活將歷史知識融匯貫穿到教學中,將會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及心理情感素質大有裨益。從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現狀來看,諸多方面存在著問題有待解決。首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沒有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初中歷史是重要課程,影響著學人生觀的樹立,充分掌握歷史知識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察往知來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初中歷史教學以素質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實際情況是對多媒體資料展示應試內容過多,也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其次,初中歷史教學方法不教學方法相對比較陳舊,教學的方式不靈2活。學生普遍的學習態度較為惰性,只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歷史教學活動,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對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方面還存在著相應的問題。整體對歷史資源的開發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也不夠。教學評價方面不夠完善和科學,評價的方式比較單一。以上問題對歷史教學的整體效果產生了很大影響。歷史教學方法也創新,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從民族英雄、著名的科學家、叱詫風云的軍事將領和智慧的哲人中去了解他們驚天動地的事業,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上歷史,從而能夠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初中歷史教師應該試著轉變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如果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對學生的頭腦進行開發,準確把握歷史內涵,激發學生對歷史觀點進行發散性思維。比如,我就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套歷史口訣來幫助學生記住中國近代史的順序:清末民國初,國難已當頭;一二民國立,五四運動發;二一把黨建,八一插軍旗;三一日侵華,三七抗戰興;四五日軍退,四六內戰起;軍民共努力,新中國成立。以這種不斷探索創新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培養學生崇尚科學、創新競爭意識
在歷史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們看到世界各民族的過去,知曉世界的概況,特別是我國的過去和現在,而且要培養學生們熱愛祖國、崇尚科學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們懂得從歷史角度看問題,我國既有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的偉大成就,但是也有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甲午戰爭、南京大屠殺等屈辱的歷史事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設雖然取得了飛躍式的進步與發展,但是我們起步較晚,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尚未超越世界發達國家。為了使我國在以后激烈的國家競爭中邁入世界現今行列,所以歷史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發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于創新競爭的意識。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古代之所以經濟繁榮、國家強盛、是因為當時國家擁有大批世界領先的文化科學技術。近代以后,中國之所以淪為列強瓜分的對象,其主要原因是當時我國科技比較落后。國家要強大、民族要振興。社會要發展,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以加強學生的科技意識,激發起青少年為了國家奮發學習的熱情為己任??萍寂d國的關鍵是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要積極向學生介紹為我國發展建設作出杰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和發明家等杰出人物。例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愛迪生通過不懈的努力,一生擁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要讓學生們懂得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大多數都取決于他們善于動腦、善于動手,不斷的刻苦鉆研,努力探索的精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啟發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知識,創新探索,努力學習的品質。自主創新教育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素質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針對學生出現不明白的歷史問題的情況,采取不直接告知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試著進行自主查閱課本或者是利用互聯網查詢課本以外的相關歷史史料,再經過自主分析整理,從而得到結論。學古論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進行愛國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進入文明時代的歷史也有五千年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突出我國每一歷史階段的輝煌成果的地位和意義,并結合多媒體教學,將這些內容讓學生觀賞,讓學生們感受祖國的歷史悠久和輝煌歷史文化底蘊,感受祖國的壯闊雄偉。例如:世界通用語之一漢語,記載了炎黃子孫燦爛輝煌的的文化‘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為世界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孔子得到世界許多人的尊崇,其思想影響越來越廣泛等。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突出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讓愛國志士的可貴精神和品質能夠感染學生們,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成為學生們愛國學習的榜樣。只有樹立愛國主義人生觀,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學習這些重要的歷史人物時,學生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例如,諸葛亮為了蜀國的利益,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出使東吳,使蜀國得以鞏固和發展;孫中山為了祖國的強盛,東奔西跑,用自己的畢生心血終于推翻了腐朽的滿清統治,周恩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諸葛亮到周總理,他們都是把個人利益和祖國利益相結合的典范。相反教師還要以一些反面人物為例,講解這些反面人物的事例與后果原因,讓學生們懂得損壞國家利益的人注定會被后人唾棄。比如,袁世凱、汪精衛之流為什么遭歷代人的鄙視唾棄?就是因為他們在祖國危難之際,不惜損壞國家民族利益而謀求個人利益。通過典型的例子進行對比分析,再引導學生討論,就能促使學生更快地領悟。促使學生們明白只有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才能真正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教師要讓學生們明白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在心中樹立為中華民族復興而讀書的理想和信念,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不斷增強自己的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素質教育目標,就要促使學生將立志和創新有機結合起來,還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只有這些方面得到充分重視和體現,才有利于歷史教學素質教育目標得到有效實現。歷史教學要能和實際的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將歷史教學的時代性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要體現歷史的教學趣味性,真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劉慶泛. 素質教育背景下歷史教學的現狀及改革實驗研究[A].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4.
[2]程學梅.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教學質量及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3):173-174.
[3]艾詠東.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4(01):34-35.
[4]周春玲.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 深化歷史教學方式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