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玉妃
摘 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將信息技術科學運用其中,有利于增進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能夠豐富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對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提出更好要求。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任課教師要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理念,將新型教學方式及手段科學運用其中,注重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優化教學環境構建。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前言:在信息時代下,信息技術在多個行業領域得到有效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將信息技術科學運用其中,構建科學適宜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被動消極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加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為此,任課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優化教學方案設計,有效彰顯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佳
興趣作為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則難以專注、認真地投入到學科學習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是非辨別能力相對較弱,未能深刻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而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些任課教師并未意識到此點,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由于數學學科的難度較高,且所采取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不少學生認為數學學科枯燥乏味,未能專注到數學學科學習中,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不高。由于一個班有多個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難以做到事無巨細,全方位關注每個學生,有些學生難以跟上學習進度。
(二)教學效率有待提升
由于數學學科具有較高難度,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講解相應知識點上。受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及理解能力不盡相同,有些學生能夠迅速理解相應知識點,有些學生可能難以跟上學習進度。若教師依據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反復多次講解例題或相應知識點,雖然有利于增進后進生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但可能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教學時間未能得到科學利用。另外,若一個班內大部分學生未能理解相應知識點,則難以順利推進教學活動,將大量時間放在重復講解相應知識點上,此舉會嚴重降低課堂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天性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任課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方案時,要以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等為基礎,將信息技術科學運用其中,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依據教學內容構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將形象生動的視頻、動畫等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領略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點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教師可以利用長方形模型,將其變形為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公式的內涵,并在多媒體設施的輔助下,以動態化方式展現整個變形過程,增進學生對兩種邊形及轉化的了解。
(二)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若單純依靠教材內的插圖,難以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影響。通過將信息技術科學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能夠將抽象、復雜的知識點以立體、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引導學生學習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施的輔助下,給學生展示不同圖形的物品,將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的常見事物聯系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講解相應知識點后,讓學生依據所學內容開展動手操作,以增進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一方面有助于增進學生對各種圖形的印象,一方面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增強教師的綜合素養
縱觀多媒體設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影響其運用效率的原因主要如下:其一,受傳統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有些教師未能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價值;其二,受任課教師專業能力的影響,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夠嫻熟,所接受的軟件培訓等相對較少。我國教育領域逐步深化改革,但應試教育的余威猶在,有些教育理念及教學任務尚未達到理想目標。就信息技術的推廣來說,有些學校在多媒體設施配置上存在不足,多媒體教師難于滿足教學要求,未能阻止教師開展專業化培訓。鑒于這一實際情況,校方要優化多媒體設施配置,為將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提供相應硬件設施,并圍繞著信息技術教學開展學術研討,切實提升多媒體教學質量,組織教學開展專業化培訓,切實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
(四)構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機制
學校和家庭作為學生學習及成長的主陣地,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自主力、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將信息技術科學運用其中,有利于增進教師、家長、學生的交流溝通,科學運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科學運用一起學習、快樂作業等網絡終端。另外,教師可以構建學生群,將學生的日常表現及時發布在微信群等平臺,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增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構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機制,對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監管,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總結: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將信息技術科學運用其中,有助于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為切實彰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價值,任課教師要注重增強自身綜合素養及專業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志剛.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6):195.
[2]宋時居.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4):101.
[3]李素琴.淺談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