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興婧
摘要:教室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的生活場所。設計精巧、布置漂亮、功能合理的教室,會營造育人的氛圍,當學生走進教室,感覺到溫暖、溫馨,親切之感會油然而生。這樣不但能給學生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空間,而且會使整個班級飄逸著濃濃的書香味和文化氣息。
關鍵詞:教室布置? ?學生? ?主人
為了美化教室,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進行了一次教室布置的檢查評比。走進一間間教室,帶給我們的是一陣陣的驚喜和贊嘆。 “哇! 好漂亮的手工作品啊!在十幾年的工作中,對于教室布置,老師們幾乎都要親力親為,經常到本地其它學校或外地名校參觀學習。我見過的傳統教室的布置是:標語、掛圖、學習園地、規章制度等都是教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學生對教室布置的意圖全然不知,不但不能領會老師的良苦用心,更得不到鍛煉和展示才能的機會。因為事不關己,所以被老師布置得嶄新的教室不久就面目全非:黑板報“掛彩了”,張貼欄“衣袂飛揚”,白墻留下腳印一串串。教室的教育功能何以保證?
我認為布置教室首先注意的是保持教室的整潔,桌椅整齊。墻面潔白、無積塵霉斑。其次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段,設計不同的內容與格調,以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高年級學生的教室就應該選擇典雅嚴謹的格調,低年級可以選擇豐富多彩、活潑明快的風格。
在此基礎上,還得注意幾個方面:
一、有思想
教室布置要有思想。教室布置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布置時,不妨作如下選擇: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宣傳培養目標;集體主義、愛國主義、遠大理想;宣傳英模人物的思想、事跡;宣傳班集體的奮斗目標;宣傳班上的好人好事等。選擇內容要有個總的主題,體現正確的奮斗方向,對全班同學起到激勵的作用。首當其沖的是讓學生的思想成為教室的主角:比如懸掛的條幅可根據需要及時更換,有的是學生實際創作的“智語”。關于學生的才藝展示如繪畫、文學、書法、小制作等要時常更換,讓學生成為有思想的主人。
二、有目的
教室布置要有目的。教室布置的目的不僅我們老師需要清楚,同學更應該明白。所以就教室如何布置,需要布置哪些內容,應該組織學生討論。通過集體讓學生們了解、明白,明確了布置教室的目的--美化教室,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基于以上目的,可以相應地將布置的內容分為班刊、黑板報、表冊欄、制度、標語、名人名言。講桌布置等。在一所學校,班級尤其是班干部對教室布置的目的十分明確,尤其是黑板報一周一換,自己得到了鍛煉,也為班級掙得了加分。
三、 要開放
很多老師在上課時喜歡把教室的門關著,這個形式上的“關” ,無可厚非。但如果把班級當作一個封閉的場所,不讓外人了解,就有些不妥了。
班級生活要避免走向圈圈內狹隘“私人化”空間,它需要與外界溝通,需要外界的參與,并向外界敞開自己,也從外界吸取成長的力量。顯然,教室的門、外墻也是外界了解班級的一個通道,班主任完全可以借用這個平臺,推介自己的班級、展示班紀班風。比如,每周辦一期《班級周報》,寫一些本周總結、下周導航,溫馨提示,教師寄語,在教室門或外墻上做一個小展板,把《班級周報》貼在上面。又或者每學期開學時照一張師生合影,再配上班級口號,目標,老師寄語,張貼于門上,諸如此類。
四、有對象
教室的文化環境布置的主要教育對象是學生,所以完全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室的布置,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當布置教室的主人。
因此,在教室環境布置時,可以把教室分別“承包”給不同的學習小組去完成布置,從設計、采購到制作、張貼,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動腦動手的能力、策劃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等都會得到充分的鍛煉,特別是在同學們共同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團結意識、互助意識、合作意識、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的意識都會得以加強。同時布置出來的教室色彩鮮艷,造型活撥、富于藝術美,很受學生歡迎。
五、有動態
學生的好奇心強,只有引起學生注意的東西,才有可能對學生施加影響。因此,教室里的布置物除了幾個主要的警示語以外,其余的內容,應不定期地更換。如當班級獲得榮譽、學生取得明顯進步時,適逢重大節日,開展某項有意義的活動,都可以更換或增加一些新的內容。
再如:分班后剛組建的班級可以設計“自我介紹”區;為了解每天天氣可設計“小小氣象站”區;為積累知識可設計“成語積累”區;接近周末,可設計“小組競賽”區
變化了的內容不僅能給學生新鮮的感受,調整學生的精神狀態,更重要的是,新的內容會給學生及時的教育、鼓舞、啟發和熏陶。
六、有藝術
教室的布置還得要講究藝術,注意整體布局,點、線、面結合和色調的協調搭配等。具體建議如下:
(一)、教室的前面。
教室的前面一般要簡潔,特別是黑板的兩邊不宜過多的張貼表格、圖畫,以潔白的墻面為好,教室的前面墻角不宜存放衛生用具等,否則會顯得凌亂不堪。黑板的上方可布置班風、學風等標語口號,字數不宜過多。字體要規范、莊重,以宋體、黑體、綜藝體為好,顏色以白底紅字或紅底黃字等較為醒目,字體的大小要得當,張貼要整齊,一般在黑板上方15—30cm處。如果班級舉行主題班會、講座、文藝聯歡會、演講比賽等,可在講臺上放一簇鮮花,或在黑板上寫彩色標題,配上插圖,可增加色彩,活躍氣氛。
(二)、教室左右的墻面。
左右的墻面可以張貼鼓勵上進、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名言警句,四季花卉,祖國美景,或美術作品,偉人肖像等,以豎式條幅為主,采取書畫搭配,整體安排,也可以采取主題性方式,如:“民人名言”、“花卉與書法”、“自然風光”等講究對稱排列,張貼一般在視平線偏上一點,不宜太高。如較小的畫作、裝飾品,最好再鑲上格調統一的邊框就更加美觀了。
(三)、教室后墻。
后墻是布置的重點,是陳列榮譽,布置學習園地,黑板報,優秀作業展覽的好地方。通過條塊分割,可利用吹塑紙、牛皮紙、機印紙等材料襯托,不同色彩與質地的色彩相互搭配,使之產生協調整體的感覺。此外,要注意布置的疏密關系、色調的對比關系等,以便突出標題及重點內容。
七、有激勵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室布置同樣應注重激勵。
如果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小天地,那么就能夠激勵學生創作藝術的愿望。例如,過新年時貼春聯、貼窗花;六一節時吹氣球、掛彩帶;端午節時掛粽子;中秋節里掛月亮;平時展覽學生優秀作品等等,這些環境布置就像舞臺上不可缺少的道具背景一樣,還原了生活場景,使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鍛煉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審美技能,有效激發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愿望。
又如在教室的左邊墻上開辟一個班委名言,每個班委根據他們的分工與性格給自己的二寸照片繪上各種圖案,照片右邊寫上他們的班委名言,豪言壯語,以鼓舞學生,壯我班威。
再又如在教室的右面墻上“種”一顆消息樹,班里定期評出“學習最勤快的”、“樂于助人的”、“進步顯著的”、“行為標兵”、“優勝小組”、“文明小隊”等等,葉片、花兒載著這些優秀學生先進事跡,爬滿整棵大樹,一學期下來,一棵茁壯挺拔的大樹就形成了,這棵消息樹給學生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使同學們你追我趕,奮發向上。
八、有課程
教師要有課程意識,不僅僅是把布置教室看做是打扮教室,還要把教室環境布置看作是“一種課程的創設”,“一種有意義的設計”,看作是“學校價值觀和精神”的挖掘和體現過程,要關注學校和班級的“特色”與“個性”,關注教師、班級、學生個體的獨特性,關注班級個性化、教師個性化、學生個性化、等方面的表達。
總而言之,教室環境布置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個看似很小的問題,處理起來其實有難度、也有深度,故班主任也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中國德育資源網》? 2013.
【2】劉紅梅的BLOG? ?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