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 要:新課改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觀念不斷深入人心。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多媒體設備的完善,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引入新型的教學方法,來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教師要立足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分析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難題,結合多媒體技術與新型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道德與法治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角度
在學生的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就一直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方面家長要求學生什么都要聽教師的,這讓學生對教師存在很強的敬畏心理;另一方面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地聽講,記筆記,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學習習慣。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上,仍舊有很多教師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實踐教學。
此外,由于這門課程在期末考試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甚至有學校并未將道德與法治教學納入期末考試中,所以很多這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時候,只是耳朵被動的聽教師將,并且對教材中一些重要的內容進行勾畫,知識并沒有經過頭腦,學生也不是真正地理解了道德與法治的內容。還有一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會將重點的知識記錄并且被動下來,等考試之后就把這些內容都忘記了,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不能夠真正地領會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真諦。
(二)教師角度
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授課教師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任課教師缺乏專業性,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在原來思想品德的基礎上融入了一些法律常識,這些法律常識思想品德教師接觸過,但是可能對具體的含義不太清楚,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之前首先應該要利用計算機進行自學,然后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授課。由于缺乏法律的專業知識,有一些授課教師不能夠全面透徹地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書中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教師不能用生動形象的例子教給學生,導致學生一知半解。
其次是教師缺乏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由于教師不專業,教師在講解道德與法治內容時,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喜歡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覺到枯燥,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不滿,久而久之會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產生排斥的心理。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對教師進行培訓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協調者,組織者。這樣求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為本,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想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應該要對教師進行嚴格的培訓,只有一個專業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比如:學校可以利用暑期的時間為教師安排為期兩個月的培訓,一方面讓教師習得相關的法律知識;另一方面讓教師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先進教學經驗,讓教師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教學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有很多的知識點都是相當抽象的,甚至可以說是枯燥無聊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轉變教學思路,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中學生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一節合理利用網絡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根據學生青春期喜歡上網,敢于表達的特點,為學生創設辯論的情境,讓學生開展辯論賽。辯論主題為:初中階段使用網絡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學生分成正反方,各自搜索論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時候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使用網絡是不是全是壞處,學生回答說不是,那過度使用網絡是不是好事情,學生回答說不是,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合理利用網絡的結論。
(三)理論聯系實踐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要逐漸改變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做到理論聯系實踐,通過實際案例來讓學生領會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真諦。
比如在八年級上冊教材第五課中有三個章節,第一個章節是法不可違,第二個章節是預防犯罪,第三個章節是善用法律。初中階段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未成年人,他們每一個人的權利都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但是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卻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社會公眾的認知。教師可以結合校園暴力的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一章的內容。
例如:某學校初三學生張某是一個轉學生,轉學到新學校之后,經常以行為動作被看不慣為理由,被同班的同學進行多次蓄意或者是惡意通過肢體,語言以及網絡等手段進行施暴。
首先教師可以以提問回答的互動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識。教師可以提問以上案例的情況算不算是違法行為。學生可以爭先恐后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一部分學生認為不算是違法行為,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是違法行為,然后教師揭曉答案,這是一種違法行為,這種行為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警戒學生法不可違。
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既然法不可違,那么在生活中遇到了這種行為應該如何預防,自己會不會成為一個施暴者,當自己與同學產生矛盾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不少學生想到了告訴家長,告訴教師等多種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則可以結合教材,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預防犯罪。
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假如今天被校園霸凌的學生是你,你應該要如何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教師為學生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等內容,讓學生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要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教師通過實際案例聯系書本中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實際案例,學生不僅不會覺得無聊,還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來,極大提高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三、總結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引進新型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的模式,才能夠切實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左艷. 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分析[A]. .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2]鐘士艷.關于新課改環境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