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靈敏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思維方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更加科學合理、具有極強可行性的教學方法去幫助更好的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卻因為苦于沒有合適的方法,而導致教學效率難以提升,給教學工作帶來諸多困擾。那么,教師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呢?本文將圍繞這個問題,根據個人經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依然沿用固有經驗,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時間內使學生的數學成績能夠有所上升,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非常容易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還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扼殺了學生自主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與完善,給學生帶去更加精彩紛呈的課堂。
一、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基礎動力來源,也是直接影響學生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師想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入手,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愛玩,教師可以根據此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設計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游戲,以此幫助學生激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簡易方程》一課的教學時,教師會發現,這一部分的知識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產生了畏難心理,因而對“簡易方程”提不起興趣。通過教師對小學生的觀察與了解,他們對做游戲毫無抵抗力,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就要通過游戲化教學的方式,運用教學游戲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愿意動腦,產生思維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秉持“游戲服務與教學”的觀念,不能使游戲脫離了“簡易方程”的相關內容,出現為了做游戲而做游戲的現象,使游戲教學流于形式。同時,對游戲操作流程以及內容也要進行及時的調整,避免學生對游戲教學失去新鮮感。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跳脫性的特征,讓學生在教室中完成單調的學習任務稍顯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開展情境化教學,使學生能夠結合教學情境去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另外,通過情境化的教學也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產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能夠將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通過思維方式的轉化,變成能夠運用于現實生活的實用技能,一舉多得。
例如,在進行《和與積的奇偶性》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化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營造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教學活動本身及具備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參與度,更重要的是,在構建教學情境方面,教學實踐活動擁有傳統課堂所不能企及的優勢。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從家中帶來一些玩具,為學生創造一個“商場購物”的情境,讓一部分學生去扮演商家,另一部分扮演顧客,讓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完成知識的學習,也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計算,找到和與積的奇偶性規律,做到寓教于樂。同時,在情境化教學中,知識通過學生的計算以及教師的引導,會更加深入學生的腦海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進一步提升。
三、使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在經濟條件高速發展、教育被高度重視的當今社會,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多媒體教學設備走進了每一間教室當中。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教師的利用不足,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而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多媒體教學法擁有諸多優勢,其中體現最明顯的即是能夠通過科技手段,簡化難度較高、較為抽象的知識,從而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例如,在進行《圓》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即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開教學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一定的難度,不少學生會因此產生抵觸情緒,而為了讓學生能夠將這部分知識更好的吸收,會采用使用教具的教學方式,并在黑板上手繪圖形,去幫助學生進行理解,但教具總有局限性,手繪圖形雖然有工具的輔助,但也難免出現失誤,從而對認知形成期的小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使其產生認知偏差。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完美的規避這些問題,在進行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中,教師可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圓進行切割與拼接,將其組合成學生熟知的圖形,從而使學生能夠運用曾經學過的知識,使其更好的理解與記憶。
四、轉變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對教育工作的訴求正在不斷改變,這一系列的改變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產生了影響,促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所變化,既然教師的教學方式產生了改變,相應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相應轉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堂中存在已久的師生雙方的交互模式進行完善,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換的進度。學習方法包含范圍非常廣泛,接下來,以預習為例,進行簡要闡述。
例如,在指導學生進行《分數加法和減法》的預習時,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在此前根本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在進行預習的過程中,顯得非常盲目,甚至無從下手;而極少數有預習習慣的學生也只是將課本通讀一遍,簡單的將“重點”勾勾畫畫,便草草了事。這種預習的方式明顯是錯誤的。教師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就要對學生的預習習慣進行培養,并對已經形成錯誤預習習慣的學生進行糾正。教師可在每節課下課前十分鐘,讓學生進行預習工作,要求學生將課本中不會、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歸納與總結,并對這些部分進行自主探究,在此之后,仍不理解的問題帶到課堂當中,由教師進行講解。在此習慣養成之后,教師便可要求學生將預習工作轉入課后,在課堂教學開始時進行相應的驗收,以鞏固此前預習方法指導的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首先,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用游戲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通過情境化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再次,通過多媒體教學,將復雜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最后,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達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錢勝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04.
[2]龐廣芬.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