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江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改革,將信息技術的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日益受到重視。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多媒體課件憑借優良的畫質音效和動態效果,能夠營造出輕松濃郁的數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數學激情和學習動力。在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件緊密結合教材,將抽象數學問題具體化,幫助學生們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點。通過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于數學素養的提高和數學概念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開展策略
一、前言
信息技術生動形象的特點非常適合于理論抽象的數學課,將課程內容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細化為實踐,大大降低了小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理解難度和認知困難。多媒體課件能夠有效完成課程主題引導、促進師生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對可以反復觀看教學重點和難點,做到“哪里不懂看哪里”,真正做到學懂學透。針對實際教學需要,筆者將根據信息技術的教學優點,探討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二、信息技術教學的意義
(一)強化感知,降低理解難度
受限于年齡較小和知識結構較淺,小學生們喜歡通過直接感受的方法來認識事物,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較弱,遇到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模型時難以理解。多媒體課件的閃爍、移動或變形功能,能夠強化學生的感知,促進知識由抽象到具體的轉換,輕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二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時,當二位數的個位小于一位數時,許多學生不知道怎么借位。于是,我設計了一組互動性很強的動畫,動畫里,一只小熊在移動小木棒,木棒的個數就是二位數,其中十個木棒為一捆。小熊移動木棒的過程既是模擬減法的實現,但小熊要移動8根木棒組成另外一堆木棒時,原來的木棒堆只有3根零散的木棒,這時小熊必須要解開一捆捆好的木棒,這就深刻體現了減法中借位的概念和內涵。看著小熊歡快地移動著木棍,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學生們很快就理解了借位減法的精髓。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教師能夠有效節省出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講解知識點和答疑解惑,不用花太多的時間來繪圖或演算。在相同的課堂時間里,能夠加大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能夠把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通過信息技術直觀演示,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題意。
三、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策略
(一)化繁為簡,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概念較強的學科,要求小學生們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種數學模型和概念公式。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教師能夠將小學數學課堂中各種抽象概念轉換為生動形象具體的實物模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還能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氣氛和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比如在講解“圓柱和圓錐”時,雖然常規的教學方式也能夠清晰地展現圓柱和圓錐的幾何形態和區別,但學生難以理解這二種形狀的形成過程。大部分同學只是知道圓錐形狀更加尖一些,相同的高度和底面積下的體積也要小些。即使教師用各種教具來模擬圓柱和圓錐的形成過程,學生們也看的不夠清楚,理解不同形狀的旋轉概念也比較困難。借助于信息技術,教師能夠清晰地展現圓柱和圓錐的形成過程,首先分別畫出一個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并用不同顏色標出一條直角邊作為旋轉軸。然后導入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別繞旋轉軸旋轉一圈的動畫,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能夠抓住小學生們的視覺焦點,激發學習興趣。為了拓展學生們的知識范圍,我在動畫的末尾插入了一段分別用等高和等底面積的圓柱和圓錐裝水的視頻,視頻中,圓柱中的水能夠裝滿圓錐三次,直觀地表達出了圓柱體積是圓錐3倍的數學關系。通過控制動畫播放進度,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理解和思考時間,起到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作用。
在講解較為復雜的應用題時,信息技術動畫課件除了生動形象,還能化繁就簡,啟迪學生審題、解題。
(二)情境創設,營造良好學習氣氛
小學數學課上,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是提高小學生們熱愛數學的關鍵。多媒體課件豐富的色彩畫面和多姿多彩的聲音背景,能夠營造出濃郁的數學氛圍,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們的數學情感和學習積極性。在開始主題課前,如果能夠將教學主題融入到多媒體課件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聲像優勢,在引導學生完成課程預習的同時,也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講授“分數的概念”這節課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介紹數字和加減乘除,難以營造出活躍的數學氣氛,學生聽起來也枯燥無味。提到分數,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分配,小學生們耳熟能詳的西游記里就有一大群猴子分桃子吃的故事。于是,我在本節課開始時,給學生們播放了一則一群猴子分食一堆桃子的動畫片。假如桃子的總數是30個,猴子有15只,其中猴王1只,它吃的最多,拿走了6個桃,5只母猴每人吃3個,剩下的幼猴都只分到1個桃。學生們看猴子們吃桃看的津津有味,同時也為幼猴只能吃一個桃而感到不公平。就在學生們還在討論為什么每只猴吃到的桃子數量差別很大的原因時,我把握時機,適時地導入了分數的概念,告訴他們猴王是一個猴群的領袖,所以它吃的桃最多,但是它也只是吃了一小部分的桃子。它吃的桃越多,桃堆里的桃本來數量越少,那么它一個人吃掉太多桃子的程度就越嚴重。反映這種程度的數即為分數,是用猴王吃掉的桃的數量除以桃堆總數得到的。剛才還在為幼猴們感到不公平的學生們就可以通過計算幼猴吃桃的分數來直觀感受,紛紛開始翻書了解分數的概念,課堂氣氛非常熱烈。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趁著學生們趣味盎然,思維處于主動積極探索的狀態下,適時地引入教學主題,營造出了和教學主題相匹配的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平衡故事和知識點的關系
多媒體課件以生動形象的故事或動畫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營造學習氣氛,但要把握好故事和教材知識點的平衡關系,時刻注意課件是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的。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具有深刻的教學用意,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仔細揣摩領會。因此,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尋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臨界點,既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油水,又不能脫離教材主題太遠。否則,學生看了一堂教材的信息技術課,聽了一個美妙的故事,都完全把握不住學了什么知識點,可謂是得不償失,背離了教學主旨。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遵循協調發展原則,不能讓信息技術教學技術替代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教師要始終掌握課堂的主導權。多媒體課件只是一個教學輔助手段,要想學生真正地學好數學,教師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講解必不可少。同時,多媒體課件不僅僅要重視課程知識的展示,而且需要強調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入部分探索性質的問題,實現學生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協調發展。
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能夠充分發揮生動形象,有效提高學習氛圍的優點,幫助小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和掌握相應知識點,訓練數學思維。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堅持教材為主,信息技術為輔,做到講課與信息技術播放協調發展,將教學效率發揮到最佳。
參考文獻
[1]陳淑穎.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面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8(02):9.
[2] 王玉春.小學數學多媒體課件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