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壽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及新高考的到來,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學生綜合素質成為高中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中職業生涯規劃以高中活動課程為載體,通過活動讓學生能夠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提前謀劃、確立目標,讓活動課程為職業生涯服務,評價體系更加合理,在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指導下促進活動課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活動課程;有效性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及新高考的到來,學生面臨著選課,而選課的依據是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普通高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是淡薄的,這時就需要學校為其職業生涯發展提供基礎。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是為了幫助學生盡早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盡早的確定職業目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目的參加實踐活動,拓展自己的就業能力,為自己未來的職業與人生價值的實現打下夯實的基礎。
在職業生涯的規劃指導下,高中活動課凸現出的作用越來越大,高中職業生涯規劃以高中活動課程為載體,通過活動讓學生能夠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提前謀劃、確立目標,讓活動課程為職業生涯服務,在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指導下促進活動課程的有效性。
一、活動課程系列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中綜合能力的培養是需要載體的,需要用活動熏陶學生,潛移默化感染學生,讓學生對職業有所感知,有所選擇,為成功人生做準備。活動能讓學生形成共有的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活動課程引導學生發展的思想、精神和靈魂。合理有效的活動課程,能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心態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視野得到拓寬,靈魂得到凈化,品位得到提。開展活動課程時要注重主題的落實。高中活動課程內容涉及文明禮儀、傳統文化、行為習慣、安全教育、禁毒宣傳、法制教育、學雷鋒、緬懷先烈、五四青年節、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誠信教育、道德法治教育、愛國教育等。通過活動課程,讓學生參與到系列活動中,感知活動的魅力,進而促進、激勵學生健康發展。同時,又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反思,最終內化成自我的認知體驗。活動課程系列化學生會發現自己的特長,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樹立遠大目標,從中影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細化活動方案,搭建平臺,評價體系多元化
每一項活動課程再設計的時候,都要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一定要細化,有針對性。尤其要考慮活動的參與者及其主體性。發揮參與者的主動性,從不同的側面提高參與者的主動性,發掘特長,給于表彰。比如進行課本劇表演的時候,在制定方案的時候要從指導思想、目的、參與對象、要求、評分標準、評獎內容、時間、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細化,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評項從多個角度設置,集體獎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個人將可以設置最佳編劇獎和最佳表演獎。從不同側面發掘學生的特長并給予肯定,讓評價體系以學生為主,多元化全方位評價學生,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展示中獲得自信。進而找到學習的動力以及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潛力。對于不善言辭和不愛說話的學生,學校可以開展演講比賽,在比賽前有相應的專家做交流指導,鼓舞學生大膽說話,并教會學生演講的技巧,讓學生敢于上臺發言,對于優秀的學生推薦參加上一級別的比賽,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獲得肯定,激發動力,一次演講改變了學生的人生軌跡。
三、家校聯動,體驗職業多樣性
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面對職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于高中生而言是神秘的。而學生的父母卻是豐富的職業資源,學生的父母加強家校合作,了解每一個家庭的背景,可以請在各行各業有一定成就的家長組成家校職業生涯宣講團隊,發揮團隊的作用,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目標制定處職業生涯規劃宣講主題,讓學生以此感受到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同時,家校聯動,拉近了學生、家長、學校之間的距離,能夠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還能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加合理全面,每一屆學生形成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組建校級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大數據,學生根據數據平臺篩選出適合自身的職業需求。根據學生的職業進行分類,讓家長組成的職業生涯宣講團隊進行針對性的宣講,近距離感受職業的魅力,體驗職業的多樣性,讓職業選擇更趨合理客觀。
四、加強社區服務,將志愿服務納入課程教育體系
高中階段職業生涯課程,培養學生思考現在與未來,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參與社會實踐,扮演社會角色,承擔社會責任,體會社會艱辛。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途徑就是參與社區服務,做志愿者。參與社區公益活動,與社區聯合,開展系列公益活動。讓學生在社區志愿活動中學會感激與回報。
志愿服務教育體系激勵和引導高中學生積極投入到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創建工作中,為自己和他人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一個和諧、寬松、健康的良好環境,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貢獻力量。對志愿者提供培訓,同時對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提出了更為規范的要求。組織志愿者開展了“3·5學雷鋒紀念日”、“清明文明祭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6·5環保日”、“九九重陽節”、“國慶節”、“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等特殊日子集中組織學生開展了社區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并納入志愿者服務學時管理。
五、社團活動,自主管理體系升華
新課程改革后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在新的高考模式下,越來越體驗生活,注重個性的發展。學生在開展活動的時候,注重社團的作用。
學生社團旨在豐富學生自我學習的內容,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和平臺,建設健康、活潑、高雅、向上的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旨在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組織以及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在整個社團的運作形式下,學生能夠通過自愿組合、自主規劃社團的發展,不斷提高自主管理。
高中職業生涯規劃在落實的過程中,注重活動的多樣性與統一性,以學生實際需求為依托,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張為目標。以高中活動課程為載體,實現育人目標,進而為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基礎。通過活動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能夠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將職業生涯規劃理念貫穿學生發展的過程,進而達到活動課程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唐海晶普通高中職業指導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2]張麗論普通中學職業指導[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3]李蓉普通高中職業指導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孫艷麗蔡晶瑩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7年11期
[5]楊子林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從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說起[J];內蒙古教育;2016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