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謙
摘 要:農村留守學生存在思想品德教育缺失、思想品德狀況堪憂的問題,學校通過家庭精準幫扶、家委會主動參與、社區共建結對等,構建思想品德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網絡,讓每一位留守學生學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 留守學生 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014-01
針對農村留守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問題,有調查報告顯示,部分留守學生存在理想缺失、公德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淡薄等問題。如何將思想品德教育主動融合到家庭教育中,讓每一位孩子都健康成長成才,成為農村中學必須主動面對的問題。
1.加強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刻不容緩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為誰培養人才這個根本問題。留守學生數目驚人,如果其思想品德問題未能得到重點關注和關愛,放任農村留守學生成為問題學生,以至于今后成為問題公民,所帶來的社會安定穩定問題必將及其嚴重。
2.家庭、學校、社會的監管缺失,導致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滑坡
部分留守學生存在的思想道德缺失,甚至進入社會成為“人渣”的現象,分析其原因,與留守學生存在的家庭監管缺失、學校教育滯后、社會環境負面影響等有關。
從家庭監管的角度看,隔代監護導致監管盲區。農村的爺爺奶奶普遍對孫輩過于溺愛,加之文化程度又不高,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網絡等現代通訊工具等,導致監管存在盲區。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農村中學由于經濟不發達,信息比較閉塞,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對于留守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還不夠重視。同時,農村中學老師的工資普遍不高,在教書的同時,很多還要承擔家庭農活,缺乏主動關注留守學生的時間和動力。學校由于政府投入的限制,也很難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或者專職的心理咨詢師,使得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輔導。
從社會環境的影響看,電子產品導致思想變化。留守學生在家中最感興趣的活動就是玩手機、上網等,個別留守學生在沉迷網絡環境中,導致思想消沉、意志力不強,身體也在缺乏鍛煉的過程中漸漸拖垮。對于留守學生來說,電子產品等的不科學使用是導致其思想變化的重要社會因素。
3.構建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加強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解決留守學生思想教育問題,重點就是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但是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失必須由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承擔。對青少年而言,樹立崇高的理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為重要。由于社會教育的實施是綜合工程,更現實的是在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構建中,由學校擔負起更重要的構建主體任務。
(1)通過困難家庭結對幫扶,構建學校與家庭一體的思想品德教育網絡
在學校制定的精準扶貧對象中,家庭困難的學生是主要對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內容。以福建省南安市僑光中學為例,2019屆高三年學生陳永灶為南安市官橋鎮的農村留守學生。針對該生是體育特長生且家庭特別困難的特點,學校立即指派其體育教練精準結對幫扶。體育教練接受任務后,每學期主動到學生家中家訪,并自掏腰包為其購買生活永平和營養品,鼓勵其專心訓練、通過個人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針對該生的跳高特長,學校投入數萬元購買跳高墊等體育器材,指派優秀教練訓練其跳高技能并聘請南安市體育學校教練進行針對性指導,并出資讓其參加全國中學生跳高比賽及高校高水平運動員面試。目前,該生已獲得北京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認證,有望進入雙一流高校深造。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學校在精準扶貧實現其運動夢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激發其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和知恩圖報的思想品德,勉勵他學成之后要以更優異的成績報效祖國、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2)通過家長委員會的主動作為,構建家庭與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網絡
農村中學每個年段一般都會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通過每班遴選優秀家長代表參與學校及年段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有效地形成了管理的合力。在每個年段的家長委員會成員遴選過程中,學校德育部門要主動作為,有意識地推薦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家長作為家委會的主要負責人,如家長中的教師代表和鄉鎮干部等。這些教師代表和鄉鎮干部參與到家長委員會的工作中,既能有效提高家長委員會成員的素養,又能有力地落實學校關于留守學生思想品德家庭教育的思路和做法,最終明顯地促進了年段學生的全員進步,實現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家庭與家庭之間的有效融合。
(3)通過社區居委會的結對共建,構建學校與社區的思想品德教育網絡
農村家長在外經商或者打工,學生回家后面臨著管理缺失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學校主動與社區居委會通過共建的方式將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社區,共同做好留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共建活動中,學校與社區找準學校與社區家庭教育的結合點,即“一切為了每位孩子的發展”,以“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為導向,學校真重視,社區真付出,實現孩子真受益、家庭真見效、社會真和諧。
總之,留守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農村中學必須直面的問題。只有主動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融合到家庭教育工作中,構建思想品德教育的全網絡,才能不留死角和空白,全方位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田宗平.渝東南地區留守高中生思想品德現狀調查——以秀山自治縣高中學生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
[2]劉宸辰.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淺談怎樣引導青少年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J].現代交際,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