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爵鋒
德育是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化發展的關鍵性教育。中學時期是對學生進行教化的關鍵時期,中學教育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教育。中學德育的效果關系著學生的品格養成與人格發展,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但當前中學的德育水平不高,因此必須在分析造成德育低效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促進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水平,促進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樹立。本文就中學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對策進行相關分析。
一、中學德育低效的成因
(一)學校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對德育相對不重視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學校迫于升學的壓力,更加重視文化課教學,更加關注學生成績,并以成績作為教師的考核標準,影響了學校的德育建設與發展。
(二)教師的能力水平不夠
一方面,因學校家長對成績的要求,受學校考核標準的影響,大部分的教師將教學工作的重點放在了科目知識的教學上,相對忽視德育,造成德育低效;另一方面,教師進行德育時方式比較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進而導致教育的影響十分有限。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師進行德育時如果只是單純說教,就會使教育不具備說服力,難以獲得學生的認同。
(三)家庭的氛圍營造不夠
一方面,部分家長全部注意都放在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業成績上,不重視對孩子道德素質的培養,不注意孩子的精神世界發展;另一方面,部分家長自身的道德素養不高,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示范,如經常說臟話、重男輕女、不尊重長輩等;有的家庭環境比較復雜,缺乏長輩的引導,比如父母離異、父母逝世等。這就造成了德育開展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脫節,影響德育效果。
(四)學生青春期的心理影響
一方面,中學生正處于比較叛逆的青春期,教育方式不當就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在這一心理的影響下對德育感到反感;另一方面,中學生求異心理在青春期尤其凸顯,為了使自己顯得“更酷”“不一樣”,部分學生就會通過與他人相反的行為顯示自己的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容易與教師的教導“反著干”,與傳統教育內容“對抗”,比如不讓橫穿馬路,非要橫穿馬路等,甚至追求刺激,“混社會”,容易誤入歧途,不利于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健全化人格的培育。
(五)社會沒有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
相比于已經有一定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成年人來說,中學生更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若社會不能提供良好的德育氛圍,就會拉低德育的效果,給學校德育“拖后腿”。一方面,社會人員的不道德行為給中學生帶來了不良示范,比如為了方便,許多人選擇橫穿馬路,又比如過馬路時不看紅綠燈等。另一方面,網絡化時代的到來給學生帶來了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內容未經過篩選,存在著詐騙、賭博、黃色等等不良內容,再加上網絡媒體不負責言論的影響,學校的德育開展難度大大增加。
二、提高德育效果的對策
(一)將德育滲透到各個課程的教學中
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要促進德育的全面化進行,就必須將德育的內容滲透到中學各科目的課堂教育中。比如在體育課堂,通過球類運動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在美術課堂,教師通過講述畫家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學習優良品質等等。
(二)提高教師的德育水平和能力
教師要加強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確立明確的階段性教育目標,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開展德育工作;要重視對學生心理的把控,通過平等的對話交流進行德育;要豐富德育內容,不但要進行傳統美德、行為美德、職業道德等的教育,還要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對中學生進行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的教育,結合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分析事件進行德育;要重視自身的模范作用,通過自身的行為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利用互聯網進行德育工作
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網絡的凈化管理,對網民進行教育,提高全社會對未成年學生德育的重視,篩查和管控網絡不良信息,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資源豐富德育手段,構建網絡化的德育平臺。
(四)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吸收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道德的培養,因此,在進行中學生的德育時,必須讓優秀道德傳統文化的源泉充分涌流,促進學生對傳統的繼承,并結合時代的發展讓學生了解相關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和要求。
(五)與社會、家庭加強合作
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學校、社會、家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可或缺,只有進行全面化的教育,才能保障德育的效果。因此,學校必須加強與社會的聯合,重視與家庭的聯系,共同努力,協作教育,從而促進德育效果的提升。
在與社會進行聯合方面,學??梢匝埉數氐牡赖履7兜綄W校開展演講,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與溝通;可以與博物館、烈士紀念館等進行合作,開展相關的參觀、祭奠活動,加強學生的道德認識等。
在與家庭加強合作方面,學校可以派教師對學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根據不同家庭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比如對德育重視性不高的家庭,通過交流談話等方式提高家長對德育的重視與支持,從而促進家庭德育氛圍的營造。
三、結語
德育是促進青少年發展的重要教育,一個沒有道德的人,智力的發展和身體的健壯只能為他作惡提供條件,不能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幫助。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德育建設,積極營造校園氛圍,加強教師德育培訓,與社會聯合,與家庭合作,共同促進中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與知識教育和體育教育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優秀人格的發展、思想覺悟的提高,進而為我國的社會建設儲備具有良好道德的高素質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