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君
摘要:本文從探究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的預習活動入手,著重分析了預習活動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影響,并對學生建立正確的預習觀念、重視預習方法的功用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以期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提供指導。
關鍵詞:預習活動;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影響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活動是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課程改革中,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傳統教學模式并不注重預習的價值,也不會將其作為教學的常用功課,制約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和思維發展,不利于其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在新課改中,怎樣更好地引領學生明確預習要求、踐行預習方法,增進其學習積極性,是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預習活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的應用現狀
預習活動是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經常被教師忽視的環節,盡管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很多教師都會將課前預習作為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但是體現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流于表面、缺乏實效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并不是每篇課文都需要預習,通過長時間的預習甚至有悖于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另一方面在于教師空有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活動的良好意愿,卻缺乏指導學生進行高效預習的手段。不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煩瑣、形式主義、教條的預習活動,更是將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相違背。
二、預習活動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影響
(一)良好學習習慣的建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換言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要時刻圍繞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一主題不動搖。然而,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談何容易。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與日常生活,及生活中接觸的人、事、物關聯緊密,如通過觀察教師家長,效仿他們的言行舉止,結合小學生自身的性格、想象、興趣,就能形成某種特定的習慣。當教師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預習空間,引導其觀察、感知、想象,并提供豐富化、多元化的語文知識內容,使學生保持對語文學習的天真和好奇,有助于其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建立正確的預先觀
對很多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預習不過是為了應付教師交代的作業,作業完成即可,甚至有很多學生敷衍塞責,只找家長簽字就等同于進行了預習活動。長此以往,不僅會使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會使其養成不預習的習慣,甚至滋生反感語文學習的情緒。而當教師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并結合以往的生活經驗進行預習,將預習活動建立在在實際生活領域,就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預習觀。
(三)與思維訓練密切聯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小學生在獲得語文素養提升的同時,在邏輯思考、情感態度上有同步的成長。而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的一大好處,恰恰就是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很多預習活動中,都需要聯系小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動起腦來,也促使其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
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必須將學生視作預習活動的主角,而不是預習作業或者家長,一方面,教師要用頻繁地啟發代替點撥,采取創新手段增強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活動的積極性與實效性,且調動其美好的情感體驗來學習語文;另一方面,要摒棄傳統的預習作業唯一論,從學生的習慣、興趣、知識經驗等出發,以指導者和配合者的姿態,同時積極爭取家長的協作與支持,使學生的語文預習活動更多真誠、更多趣味和更多思考,使學生養成真正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強化預習指導,傳授預習方法
課前預習觀念和習慣的建立需要通過強化預習指導,傳授預習方法,結合具體的預習作業、家長配合等方式。教師不能只將自己視作“傳道授業解惑者”,更要以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不僅要傳授課本知識,更要強調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很多時候,學生囿于自身單純的思考和僅有的知識經驗,在預習活動中往往陷入不知從何下手的迷茫境地,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入手,例如課文標題引導學生思考想象、交流、推理,在閱讀課文前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并思考文章主旨是什么,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把握課文中心思想,更能為其今后的閱讀寫作道路掃清諸多障礙。還可以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一旦學生養成了此習慣,就相當于打開了知識寶庫的大門,各種思考、問題、知識會從四面八方向他們涌來,他們可以借此攝取更多書本上學習不到的語文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思維寬度和廣度也被有效拓展,并能夠為其日后的閱讀寫作生涯奠下堅實基礎。
(二)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立足學生個體差異,布置針對性預習任務
實際上,學生對預習任務的理解,其根源來自個體知識、生活實際及其有限的思維能力。很多時候,相同的預習任務在不同學生中會引發不同的思考判斷,導致預習任務完成度千差萬別。因此,在教學中應立足學生個體差異,布置針對性預習任務,要采取目標化和人性化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要盡可能多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包括思維能力、生活經驗、家庭環境等,然后布置針對性的預習任務,將預習活動建立在學生個體差異之上,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預習觀,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獲得更多語文知識以及價值情感層面的學習感悟。
(責編? 孟 飛)
參考文獻:
[1]羅媛.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預習的重要性及指導建議[J].知識窗(教師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