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德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有效解決了傳統語文教學存在的素材單一、形式單調等問題,但是在情感教育、興趣激發等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如何有效解決當前語文教學的局限性,提高學生參與熱情、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學習興趣,成為全面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突破點。本文從情感缺失、興趣不足和方法陳舊視角分析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滲透情感教育激發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興趣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
一、情感缺失、趣味不足: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情感性不夠:教學重點錯位、教學目標空洞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情感理解能力是學生感悟所學語文知識,合理表達的關鍵因素。目前語文教學更多將重點放在了教學內容的掌握上。學生所掌握的語文知識主要為字詞的使用、寫作方法、文章分析等。語文教學的情感內涵往往被教師忽略,教學很難使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因此,當前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理念通常被師生“忽略”,影響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內涵認知。
(二)教學趣味性不足: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形式單調
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參與語文課堂學習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多數小學生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很難在課堂上保持長久注意力。因此,打造趣味性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至關重要。目前語文教師教學使用的內容多以教材為主,缺乏對社會熱點、傳統文化的有效補充。在教學形式上,仍然使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小學生只能以被動方式參與,單調的教學形式、單一的教學內容,都影響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對語文教學形成“厭煩”“抵觸”心理,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
(三)教學互動性不強:師生互動不暢、學生缺乏交流
互動交流是優化教學效果的基礎,也是語言應用的重要表現。當前,由于缺乏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學習交流,影響了學生的參與性和課堂活力。從學生角度看,小學生的主動性較差,缺乏自主分享的意識。此外,師生互動機制不暢,學生沒有真實表達個人情感、想法,教師也未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心聲,互動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的互動,缺乏實質性的溝通和情感交流。
二、滲透情感教育,激發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興趣的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形成學習、應用語文知識的興趣,并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為其他學科和更高階段學習打下基礎。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引下,教師要滲透融入情感理念,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的方法參與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敏思善學”的習慣。在小學語文創新時,教師要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情感教育“全方位”融合。
(一)以情助學,合理化應用:做好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準備”工作
在教學創新時,要將情感理念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之中,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認知狀況進行分享、交流,深化學生的情感認知。因此,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第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分組。教師從學生基礎成績、課堂積極性和個性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互補搭配、分組。完成分組后,教師要幫助組內學生精準尋找個人定位,并做好組內分工。為了確保小組合作能夠實現最佳應用效果,分組結果是一種動態性、變化性結果,要按照學生的表現狀況,靈活調整分組方案。第二,組織各小組制定符合本小組的學習計劃,兼顧小組內成員基本狀況的差異性,實施“階梯式”管理方法。通過增加思維拓展訓練,引導學生向組內其他學生講述個人理解。
(二)以情拓學,多環節應用:做好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工作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注重將小組合作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情感理解,實現語文教學的情感引導。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求,要從預習、練習、議論和表演展示等多個環節來開展合作學習。在預習階段,以小組方式查找課堂教學所需要的課外材料,通過組內成員自我查找、組內共同分享,實現預習成果最大化應用。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特點,在預習時,教師要設計一些題目,使學生有針性地對開展預習,提高預習效果。在練習階段,組內成員輪流將自己的學習方法、情感理解講述給組內成員,并選出組內掌握最熟練的成員到班級發言,通過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議論階段,注重使用小組合作加深學生的思維理解深度和廣度。在學生基本掌握所學內容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并由各組記錄學習過程中的“共同疑點”,教師負責統一解答。在表演階段,通過組織詩朗誦、成語接龍的“合作形式”,引導小組內成員共同參與,增加教學趣味性,生動詮釋情感理念,實現最佳學習效果。
(三)以情促學,多形式應用:做好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工作
小學語文教育是培養學生掌握語言詞匯,訓練聽說讀寫技能的活動。學習素材的特殊性決定了語文學習不僅是一種知識學習,更是文化、情感理念的系統化學習。在完成課堂預習、課堂教學之后,要按照小組模式,引導學生做好學習總結。通過轉變教學重點和考核目標,注重在教學總結過程中,深化學生的情感理解。在教學考核評價方面,注重打破傳統的成績評價模式,構建課堂表現、小組協作和成績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客觀評價學生學習狀況。在教學總結方面,由各個小組形成組內統一學習成果,其中包含學習方法總結、情感理解和教學啟發等多項內容。隨后,組織開展全班評比活動,選出優秀的學習成果,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延伸教學價值。
小組合作是一種以分工協作、互助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將該模式應用與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在變革課堂形式的同時,大大增加了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表達個人情感,深化理解所學的語文知識,并培養小學生形成必要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文化素養、情感認同和語言想象力得到全面提升,從而實現從語文知識學習到語言素養的全面轉化。
注:本文為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山格中心校級課題“小組合作學習激勵機制探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孟 飛)
參考文獻:
[1]陳梅珍.小組合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