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堅
【摘要】 ?扎根農村小學教學二十余年,筆者深深地體會到:農村小學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是個難點。究其原因是農村的小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缺少積累;生活閱歷少,總覺得“沒有內容可寫”;再加上剛接觸作文,寫不得法,無從下筆。
【關鍵詞】 ?農村 小學 作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144-01
0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一、激發興趣,學會積累
1.創建班級圖書角,營造書香氛圍
農村小學的配套不完善,家長的不重視,導致農村的學生課外讀物貧乏。我對本校三年級60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問卷調查,發現玩耍、看電視、玩電腦占了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沒有一位孩子能每天利用一小時的時間進行閱讀。
創建班級圖書角的好處是:①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閱讀,進行督促。②動員學生把圖書集中到一起,一書就可以供多人閱讀,一人就可以讀到更多的書。③營造書香氛圍,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隨時隨地閱讀。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班級圖書角建好了,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不夠濃厚,怎么辦呢?
(1)懸念誘導
懸念誘導是講教師先敘述故事的開頭,到故事的精彩之處戛然而止,留下懸念,以激發同學們閱讀的興趣。這樣他們就會迫切地想要知道故事的進展如何,結局怎樣,就會主動閱讀,相互探究。
(2)故事比賽
三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望強烈。故事比賽特別適合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
兩周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將這兩周來讀到的有趣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并評出“故事大王”一等獎、二等獎加以物質獎勵。物質的獎勵,更能調動三年級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他們爭先恐后,個個躍躍欲試。
(3)讀書交流會
我每周組織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交流自己這一周看了什么書,書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誰,你喜歡他嗎,為什么?
一周一次的讀書交流會,讓同學們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提升。
2.做好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
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讀書筆記,就是儲存知識,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閱讀時,遇到優美生動的語句,我要求學生摘抄下來,細細體會。早讀課時,大聲朗誦,幫助記憶,促進消化。習作時,就可以隨手拈來了。
二、利用農村的資源,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在農村,房前屋后的雞鳴鴨叫,小溪里鮮活游動的魚蝦,大樹底下哞哞而叫的牛……都是寫作的源泉活水。但孩子們生活在農村,卻早習以為常,對身邊的事物熟視無睹,寫作不能從身邊取材。怎么辦呢?
1.回歸自然,感受家鄉的美麗與富饒
在教《這兒真美》這篇作文時,我帶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田野。那時正值秋天,成熟了的稻谷一浪一浪的,農民揮舞著鐮刀正忙得歡……不遠處,是一片蔬菜地,豆角、黃瓜、大包菜、西紅柿,應有盡有。這一切擦亮了孩子們的眼睛。我指導他們進行細致的觀察,合理想象后,有的孩子寫道:“大包菜真像個可愛的娃娃,裹著嫩綠色的衣裳,懶洋洋地睡大覺。”有的孩子寫道:“一片一片的稻田,隨風蕩漾,真像金色的海洋唱著歌兒,泛著波浪。”
2.從勞動實踐中學習寫作
勞動就是一個大課堂,它可以讓孩子學到課本上沒有學到的知識。農村的孩子,會做的家務活可多了:掃地整理房間、洗菜洗碗洗衣服……有的孩子還到田地里幫忙做農活。
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孩子已有的這些生活經歷,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老師要好好利用,引導孩子用文字將自己怎么做的過程寫清楚。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鼓勵孩子在勞動的時候有什么想法,體會到什么,大膽地表達出來。這就是自己的作文,這就是寫“心”的作文。
3.在傳統節日里,感受濃厚的風俗人情
在農村,春節的醒獅舞龍,清明節的踏春掃墓,端午節的包粽子、賽龍舟,中秋節的吃月餅賞月,都是寫作的好題材。從小到大,我們伴隨著這些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要求寫的就是一篇有關傳統節日的習作。我先組織孩子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問長輩、查資料等途徑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然后整理收集到的資料,展示活動成果,最后指導寫作,寫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對我國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習俗已有一定的認識,再結合自己家過節的過程,這篇作文就有內容可寫了。
三、范文引路,掌握寫作技巧
三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寫作,就像剛學走路的幼兒一樣,需要幫扶。范文引路,讓孩子有章可循。
我們教科書里精選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就是孩子寫作的最好范文。如:《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作者觀察細致,把沒有熟的和熟透了的楊梅的外形特點、顏色的變化以及味道的變化,寫得非常具體。我在引導孩子理解這篇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教他們怎樣觀察事物:1.觀察時要細致,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有時還可以用嘴嘗一嘗;2.觀察時要注意事物的變化。
當要求他們課后進行認真觀察,并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時。
有位學生這樣寫著:“今天,我走近小葉榕樹玩耍時,發現有一棵樹生病了。它的葉子長得稀稀疏疏,有的葉子上有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缺口,有的葉子黃了,有的干枯了,有的竟然完全沒有葉子,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這是怎么回事呢?我仔細地觀察著。啊,我發現了!葉子上有一條條小小的毛茸茸的蟲子,它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啃著葉子……我好像聽到了樹的呻吟,心里非常難受,也很著急,怎么辦呢?”你看,這位學生觀察得多細致!寫得多具體啊!
有了范文的引路,學生就有法可依,就不怕寫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