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艷
【摘要】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創未來”的理念已逐漸被教師所了解,尤其是借助信息化實驗教學儀器和教學資源提升小學科學實驗的科學性的理念,為培養小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創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使小學的科學教學,特別是小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向著開放化、個性化、生活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本文基于“互聯創未來”的理念,就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思路和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互聯網信息技術 小學科學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9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186-01
0
1.科學教學中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意義
信息化技術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相結合的課堂中,既了解前沿的科學技術,又培養公共的參與能力,使之對當前的社會活動具有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有效提高其科學素養。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還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的合理使用,不僅能夠極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直觀生動的演繹中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鼓勵其開展積極主動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2.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路
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升其社會參與能力,使之不僅善于推理,而且還善于思考,并最終成為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人;如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其對于科學的興趣;如何使科學教學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聯系更加緊密;如何將豐富的信息資源在科學教學實踐中有效的應用;如何在科學學習中的安排探究性學習環節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科學教學實踐中,都形成了一定的方法與策略。
3.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3.1翻轉課堂中以信息技術輔助科學教學的應用
小學科學是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科,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既符合了學生的認識規律、也符合小學階段的教學規律,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嘗試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使之更加具有創新性,從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掌握更先進的學習方法,。
3.2科學探究過程中導向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無論是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還是在創新性教學應用方面,都發揮出重要價值作用。目前,隨著教育觀念的逐步轉變,教師不僅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展開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導向的學習活動,而且為學生創設了豐富而生動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學習更加高效,教學質量得以顯著提升。
3.3引導學生加強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制定計劃并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對于學生選定的主題進行研究并開展自己的活動,隨后將活動記錄在教學設備上,并將研究資源上傳。這一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主體是學生,而教師是資源的提供者,也是合作探究者,并且是一位促進者。教師的角色雖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學生。
3.4在科學教學時,對信息化技術應用要恰到好處
在網絡平臺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下達具有探究性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可以結合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而展開進一步的學習探究,當然,這一實施過程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前提下。由于學生無論是在學習能力,還是在興趣愛好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必不可少。
4.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并且在探究過程中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既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又能鍛煉其學習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要瑞卿.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融合[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9,36(02):46-47.
[2]遠新蕾,何春鋼,趙立新.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學,2019,10(01):58-59.
[3]劉曉明. 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A].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三--教改新視野[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