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莉
摘 要:幼兒階段是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關鍵時期,而幼兒園是進行幼兒教育的重要陣地。作為幼兒教師,應將規則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學中,使幼兒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實現規則意識的樹立。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關鍵詞:幼兒教育;規則意識;培養方法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規則是所有人需要遵守的內容。它的存在不僅能夠約束人們的行為,還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安全。幼兒也是社會生活中的一份子,很多家長重視對幼兒的保護,沒有為幼兒樹立規則,從而影響了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幼兒園應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融入規范,使幼兒具備主動維護規則的意識。
一、融入日常生活,樹立規則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涉及到的幼兒非常多,為了能夠使幼兒的生活和安全得到保障,教師都會為幼兒制定一些規則。有的幼兒對于一些規則理解不夠深入,無法產生認同感,因此會出現無意識破壞規則的情況。教師應將規則意識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使其認識到“我應該怎么做”,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在幼兒剛入園的時候,我會教給他們基本的禮儀規范。我會先詢問他們:“小朋友們,在家的時候,父母有沒有給大家樹立一些規則呢?”有的幼兒說:“我的媽媽讓我在吃飯之前必須洗手。”有的幼兒說:“我的爸爸說玩完玩具必須收好。”有的幼兒說:“我的奶奶說在外面玩的時候不能搶玩具。”家長雖然都為幼兒制定了規則,但是并不是很全面。我會根據情景的不同,為幼兒講解不同場合的規則。在吃飯之前,我會跟幼兒說:“小朋友們,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必須乖乖坐在椅子上,不能亂跑,也不能把食物扔得到處都是。如果有任何需要幫助的,要舉手向老師詢問。在吃飽之后才能夠離開飯桌。”幼兒在教師的不斷講解中,對規則進行了理解,并積極應用,從而實現了規則意識的滲透。
二、使用正面激勵,鞏固規則意識
幼兒非常喜歡在鼓勵下進行成長,渴望受到教師和父母的表揚,一旦做了好事之后,就會非常高興地對他人進行展示。幼兒教師應理解幼兒這種心理,并對幼兒進行正面激勵,使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滿足,進一步鞏固幼兒的規則意識。
例如,在教學中,我告訴幼兒在玩娛樂設施的時候,不能夠爭搶打鬧,要依次排隊進行游玩。在玩游戲的時候也要注意其他小朋友的安全,如在滑滑梯的時候,要在小朋友離開一定范圍的時候再滑下去,防止碰傷小朋友;在蕩秋千的時候要與小朋友保持一定距離,防止撞到小朋友。在一次玩滑梯的過程中,小明發現有一個小朋友在推擠前面的小朋友,他制止了這種行為,告訴小朋友大家都要按順序排隊,要不然會產生危險。在游戲之后,小明高興地將自己的表現告訴了我,我對小明進行了表揚,為小明頒發了一個大紅花,贊揚小明對于規則的維護。其他小朋友對小明也投出了羨慕的眼光,希望自己也能夠獲得同樣的表揚。通過巧用正面激勵的方法,能夠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使其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并在教師的鼓勵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規則意識。
三、聯合家長力量,養成良好習慣
家長對于幼兒的規則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家長也是幼兒第一任教師,也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如果家長能夠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社會規則,那么幼兒也將對家長的行為進行模仿,養成良好的習慣,能夠主動對社會規則制度進行踐行。
例如,在家長會上,我向家長介紹了規則意識的重要性,并希望家長能夠在家庭生活中,對幼兒滲透良好的影響,注重規范幼兒的行為。小紅在幼兒園中的表現非常好,不僅能夠自覺遵守幼兒園的規則,還能幫助教師對其他小朋友進行管理,我讓小紅的父母分享一下自己在培養孩子規則意識方面的見解。小紅的父母說:“平常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都會讓小紅參與到其中。如果我們要去拿快遞,就會讓小紅跟我們一起去,告訴小紅領快遞要排隊,等到快遞人員給我們快遞的時候,要使用文明用語,在領完快遞之后快速離開,不要影響他人領快遞。當我們外出吃飯的時候,我們會告訴小紅,飯前要洗手,不能在餐廳打鬧、影響其他人吃飯,要盡可能保持安靜。尤其是在吃自助餐的時候,要多拿少取,防止造成浪費。在耳濡目染下,小紅也非常注意自己的行為,甚至會指出父母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對小紅父母的教育方式進行了表揚,并鼓勵所有家長都加入到家校共育中,與幼兒園一起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而付出努力,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總之,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在短期時間內能完成并見效的,它需要幼兒園、社會、家庭的共同配合,需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地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當孩子的規則意識由他律轉為自律時,素質就會大大提高。“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規則教育,幫助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王雪梅.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方法及問題解析[J].才智,2016(20):60.
[2] 牛馨月.幼兒園中幼兒規則意識培養初探[J].學周刊,2015(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