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摘 要: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人才保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教育,讓高職學生成人又成才,把他們真正鍛造成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特質明顯的、有愛國情懷、愛崗敬業的新人。如何在高職學院做好以勞動教育實踐育人為載體,培養有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當前高職教育育人工作重要的一項任務。
關鍵詞:勞動教育;愛國主義;勞模精神;創造性勞動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代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討論中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講話中對我國教育方針進行了全面論述,習總書記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不僅深化了教育方針內涵,豐富了素質教育內容,對新時代學校培養全面發展新人作出了科學論斷,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深刻地闡明了學校弘揚勞動精神的時代意義和價值,明確了學校勞動教育的使命和責任,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價值導向和精神指引。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明確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為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前景。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提出:全面構建實施勞動教育的政策保障體系,開展勞動教育情況考核、評估和督導。大學生作為直接面向勞動、直接對接職業的勞動后備軍,比中小學生更迫切地需要帶著全面系統的勞動素養走上工作崗位。“要高度重視勞動的教育價值,勞動不僅創造財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說,勞動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實現自我認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會的外部控制轉化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高校勞動教育要深度構建“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健全勞動教育的保障制度,從國家、學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確責任、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完成勞動教育的任務。因此在高職學院如何用勞動教育筑牢立德樹人基石,健全高職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機制模式,是高職學院育人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開展的實踐育人結合專業特色,實施的是“貼合社會需求,突出專業特點,適應個性發展”的三位一體實踐育人模式,以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專業實習、文化活動等多元化載體,以達到實踐育人和立德樹人的工作目標。
一、“勞動教育”的實踐育人體系的設計要素
1、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加強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高職學院開展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從課堂教學、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開展學雷鋒、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
2、培養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學校是培養未來勞動者的基地,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充實和壯大社會的勞動大軍,他們的勞動素養和敬業精神,將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所以,學校要對學生加強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培養勞動品質,使勞動成為每個學生追求人生幸福的自覺行動。勞動教育內容主要包含勞動知識教育、勞動意識培養、勞動技能掌握、勞動情感培植、勞動習慣養成、勞動精神弘揚等各個方面。開展勞動教育需要整合勞動資源,搭建學生勞動體驗平臺,建設勞動實習基地。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走入生活,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增加勞動的直接感受,豐富勞動的體驗,積累勞動的經驗,從而陶冶心性和開啟智慧。最終要形成和建立學生勞動考核的評價體系,記錄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檔案中,作為獎勵學生和升學錄取的重要參考。
3、掌握勞動技能,有創造性勞動
創造性勞動是建立在開放性思維和挑戰性實踐的基礎之上的,不僅僅是靠激情、靠運氣、靠蠻干,而是要以扎實的學識和技能為其邏輯支點的。創造性勞動就是一種巧干,這種巧干,在具體的生產實踐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甚或以一當十的經濟效益。要使中國真正成為制造業強國,當代工人的創造性勞動是不可或缺的,創造性勞動乃是新時代勞模的使命,這種使命感又是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創造性勞動充分體現出當代工人的敬業精神。因此,需要設計能夠啟發學生創造性勞動的專業活動,提升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創造性勞動的成就感。
4、打造工匠精神、樹立勞模典范
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廣大勞動群眾在從事社會生產的勞動實踐中錘煉形成的,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是工人階級偉大品格的具體體現,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力量。工匠精神包括職業技能、職業素養、職業理念等多個層次,是一種鉆研技能、精益求精、敬業擔當的職業精神。工匠精神,既在于學習,更在于創新。因此開展詮釋工匠精神的各類學生活動,在同學中大力宣傳模范典型,讓優秀示范引導更多同學不斷進步,成長為適應國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高職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
三、高職思政教育實踐育人建設目標
1、工作體系構建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和搭建更細化的實踐育人活動方案,將活動方案標準化、專業化管理,制定學院實踐育人手冊。
2、加大與企業的合作深度和廣度。制定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方案。
3、要有實施評價和成果考核
4、充分發揮輔導員開展主題實踐育人精彩活動的效果及“勞動教育”進課程進課堂的方式,在項目中精心設計,錄制完整活動,作為成果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