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研究對江西某高校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情況展開了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了解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現狀,對影響學生移動學習的因素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的構建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現狀;影響因素
【作者簡介】洪曉青(1979.09-),女,漢族,江西九江人,豫章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分布式認知論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XJG-17-43-14)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移動學習模式是指借助移動學習終端,利用移動學習網絡平臺,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滿足了學習者進行學習的個性化需求,也為大學英語學習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徑,但由于移動學習所要求的移動軟、硬件設備與移動技術還不完善,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移動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我國在移動學習的理論和應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國內對于移動學習的研究普遍泛化,針對移動學習的應用和研究還不多,尤其缺乏在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方面開展的實證研究。
二、研究設計
1. 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就以下問題展開調查:
(1)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現狀。
(2)影響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因素。
2. 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選自江西省某高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為提高樣本的代表性,參與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有專、本科不同的教育層次。
3.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利用調查問卷和訪談完成研究。調查問卷采用整體抽樣方法,對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本研究所用問卷以移動學習相關理論為基礎,結合學生及教學特點自主設計的《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調查問卷》。問卷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移動學習設備情況,第三部分是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現狀,最后一部分是影響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因素。
4.研究過程。2018年4月,在全校范圍內向非英語專業學生發放問卷,為進一步了解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的情況,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對部分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隨后,利用SPSS17.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并結合訪談的結果,探討影響學生英語移動學習的因素,進而對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的構建提出建議。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大學英語移動學習設備情況。常用的移動學習設備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詞典、電子書、學習機、收音機等。數據顯示,高達99.6%的學生是利用智能手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的。智能手機的普及為移動學習提供了外部條件,給移動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基于智能手機的英語移動學習正成為一種備受學生歡迎的新型學習模式。學生在使用移動設備上網時,經常瀏覽的網頁按訪問頻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休閑娛樂類(91.63%),新聞資訊類(57.37%),學習類(56.97%),專業信息類(26.69%),其他(9.16%)。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借助移動設備上網時瀏覽的網頁類型眾多,最多的還是休閑娛樂。訪談時了解到,部分學生認為當下智能手機的娛樂功能太強大,學生上網時很容易受娛樂、新聞資訊等信息的干擾,且各種娛樂社交網站、APP不斷跳出來的各種娛樂資訊的推送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移動學習的持續性。另外,數據表明,最受歡迎的英語移動學習軟件是移動學習APP,其次是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
2.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現狀。(1)學生對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認識與態度。大學英語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多數學生對這種學習模式的認識還不夠,74.5%的學生表示對移動學習不太了解,另有1.99%的學生表示根本不了解。盡管如此,在對移動學習的接受度方面,66.93%的學生表示支持,70.12%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提高了英語學習效率。眾所周知,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移動學習有許多優點,包括:學習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學生可以進行碎片式學習、終身學習,靈活性強;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學習自主性強;學習資源豐富,選擇性強;學習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等。在學生看來,移動學習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也充分體現了移動學習的特點——可攜帶性、無線性、移動性。
(2)大學英語移動學習頻率。盡管有52.19%的同學認為,移動設備可以用于輔助英語學習,但是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進行移動學習的頻率并不高:經常使用者占13.94%,有時使用者占49.8%,偶爾使用者占33.47%。需要指出的是,有1.2%的人表示從不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移動學習,通過訪談得知,這些學生認為進行移動學習時容易受外部環境干擾,其對英語學習的干擾作用反而大于輔助作用。另有1.59%的人表示雖然想學的動機較強,但不知如何使用移動學習設備。
圖1? ?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內容與呈現形式
就英語移動學習內容而言,按學生喜好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練聽力、練口語、記單詞、學語法、學習英語文化知識、練寫作。如圖1所示,對于這些內容的在移動設備上的呈現形式,學生最喜歡的是圖片,其次是音頻、視頻、動畫,而文本、游戲的呈現方式受歡迎程度不高。后經實驗證明,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形式搭配協同,才能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比如,對于聽力學習,采用音頻方式效果更好;而對于口語學習,采用視頻、動畫結合的形式則效果更好。
(4)移動學習時間與時長。數據顯示,62.15%的學生選擇只有在遇到困難時進行移動學習,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在自習時、睡覺前或交通工具上進行英語移動學習。訪談得知,大多數學生的移動學習都沒有固定的時間段,更多是利用零散時間進行的碎片式學習。另外,學生愿意每天花在英語移動學習上的平均時長,選擇30分鐘以內的人最多,占54.98%。而對于同一項學習內容的學習時長,超過半數學生認為控制在5-10分鐘之內最合適。
3.影響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影響因素。根據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的結果,影響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因素歸納如下:
(1)外部因素:第一,缺少移動學習軟件所要求的移動學習設備,且支持移動學習的工具性軟件還不夠成熟和完善。第二,移動學習技術有待加強,有21.12%的學生表示網絡不穩定或上網速度過慢,移動學習資源連接費時。第三,學習資源的獲取是影響大學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學習資源可謂非常豐富,但是42.23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如何獲取。也有學生認為盡管學習資源多,但實用的少,或者對英語學習有用的不多(如圖2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超過半數學生認為目前移動學習上網成本偏高,有42.23%的學生希望移動學習應該免費,每月移動學習費用超過20元只有不到1%的人能接受。
圖2 大學英語移動學習資源因素
(2)學習者因素:第一,沒有形成英語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第二,缺乏有效的移動學習策略,學習效果不明顯,70.52%的學生表示移動學習容易學過即忘。第三,移動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也與學生不良移動學習習慣有關。數據顯示,在進行移動學習時,只有18.33%的學生會做筆記,記下要點,絕大多數只是保存資料,供以后復習之用,甚至有不少學生只是學完了事,從不復習。也就是說,對獲取的英語學習資料,能夠即學即用的學生并不多,相當一部分學生進行移動學習成了一種資源收集,也有少數學生會進行資源加工或傳播與分享。第四,缺少老師的指導。盡管82.07%的學生認為老師的指導對英語移動學習很重要,但從訪談得知,很少有學生在移動學習前后會主動向老師請教,獲得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尤其要指出的是,移動學習易受外界干擾,59.36%的學生表示移動學習很難長時間堅持。移動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缺少老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難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對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持肯定態度,認為移動學習對大學英語學習具有促進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移動學習環境的不完善,包括移動軟件、移動設備、移動網絡等,以及學生對移動學習的了解不多、未形成良好的移動學習習慣、易受外界干擾無法持續學習等學習者因素,學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的頻率和效果并不高。因此,在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構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方面,優化移動學習平臺建設,給學生創設一個可行性的移動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可獲取學習資源的有效途徑,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訪問學習平臺獲取學習資源。同時,加快優質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研究表明,移動學習模式并非適用于所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英語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并注意對學習效果進行即時跟蹤反饋。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英語移動學習的認識,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加強老師對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引導,解決學生不知如何使用移動設備,不知如何進行有效移動學習的問題。總之,在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構建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習者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形成傳統學習模式與移動學習模式的協同互補,最大化提高英語移動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麗芳.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J].外國電化教學,2012(4):54-58.
[2]劉豫鈞,鬲淑芳.移動學習——國外研究現狀之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04(3):12-16.
[3]高蓉蓉,呂森林.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教育技術研究的新熱點[J].現代教育技術,2006(6):22-23.
[4]葉成林,徐福蔭.移動學習及其理論基礎[J].開放教育研究,2004 (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