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文化不斷交流與融合,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高職教育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缺失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試圖從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其主要原因、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實施途徑三個角度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力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適當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高職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作者簡介】舒錦蓉(1981.12-),女,湖南長沙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株洲市社科課題“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ZZSK19111,課題主持人:舒錦蓉)階段性成果之一,2019年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路徑研究”(項目主持人:舒錦蓉)階段性成果之一。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的講話中提到“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
一、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其主要原因
隨著我國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跨文化交際日漸頻繁,但高職學生普遍存在中國傳統文化缺失、跨文化交際水平低下的現象,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勢在必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1.高職生英語水平普遍偏低。主要是受生源的影響,也受到現行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設置的影響。高職院校多以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設置為主,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多數院校僅在高職一年級開設,在課時量有限的情況下,高職英語教學仍然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為主,側重于英語詞匯和語法的學習,極少在課堂上引入文化教育,即便引入,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大多引入西方文化知識輔以講解教材,極少引入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2.對跨文化交際缺乏正確的認知。語言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進行跨文化交流,吸收與傳播是交流的一體兩面,兩者缺一不可。我們在吸收英語國家語言知識、文化、風土人情等的過程中,也同樣擔負著向對方傳播中國文化的任務。而現在的高職學生不但不能用恰當的英語表達中國文化,而且事實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從而與外國人交流時不能夠滿足對方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需求,導致中國文化不能夠順利向世界傳播。
3. 高職英語教學資料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目前,絕大多數的高職大學英語教材中所選教學材料來自英語國家,講述的都是英語國家的事情,相對中國文化的內容在教材中則比較缺乏,且幾乎沒有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各民族文化融合發展而沉淀下來的優秀成分,是世界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人、中國當代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國務院下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任務。《意見》明確指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文化教育中并在相關學科專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這一文件的頒布為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政策引領。
必要性主要體現在:
1.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是高職英語課程屬性的內在要求。高職公共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課程定位為語言課程、文化課程、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培養學生國際化意識、服務于專業,為后續專業課打下基礎、為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服務,將之融入高職英語教學非常必要。
2.經濟發展對高職學生的內在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強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愈來愈高,我國與全球文化的聯系急劇增加,國人的思維也變得開放起來,希望能借鑒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與信息;同時也將自己的文化推向全球發揚光大。而這一切都需要與來自各個地方,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文化背景的人接觸,這自然會存在不少的沖突。為了緩解這些沖突,為了讓來自不同文化的世界各國能夠和諧相處,必須加強各國之間,各種不同文化傳統之間的了解,認同與溝通,這樣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消除民族隔閡,克服文化誤解。而這一切都要靠誰來完成呢?自然是當代能夠通過英語而與各國人民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而作為輸送實用型人才的主力軍高職教育的英語教學必然也必須發生根本性地轉變,英語不再只是一門課程而已,而是事關中國國力能否提升的關鍵所在。
3. 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新制訂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標準》重視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與文化素養兩個方面的培養。而據此編寫的現行的《高等職業院校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要涉及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涉及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素材。新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大綱》,也將考核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與文化素養并重,調整現有的考試內容,考查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還要考查學生用英文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在數項政策的指引下,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4. 國際化和跨文化交際的需要。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大學英語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高職院校學生作為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擔負著傳播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跨文化交際是雙向的,它要求交際的雙方要相互尊重和理解。交際的一方要善于尊重對方和理解對方的文化,同時也適當地保持自我,深入掌握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使中國古老而豐富的傳統文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三、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實施途徑
在當前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趨勢下,讓世界了解中國,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已經成為新時期高職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這既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高職英語課程內容實用性拓展的需要。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實施途徑有:
1.深挖高職英語教材,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形式,調整課程設置,助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目前,高職院校使用的英語教材所涉及的文化教育內容較少,即便有,也多為西方國家的地理文化或風土人情,極少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因此,在教學內容上,高職英語教師可以豐富高職英語教材內容的選編,教學時適當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以我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知識的聽力、閱讀和對話等內容。也可以將傳統文化素材作為教材的補充內容,在授課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在教學方法上,加強中西文化的比較,借助合作討論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方式實現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讓學生全面理解中西文化。
2.提高高職英語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高職英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該牢固樹立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想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還需要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有意識地深入學習傳統文化,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融會貫通。
3.探索課外傳播新形式,積極開展第二課堂。
(1)開展中華文化英文材料課外閱讀活動.課堂是學習英語的主渠道,但是學好英語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積極探索課外傳播的新形式作為第二課堂的延展學習。比如有組織地、有計劃地積極開展廣泛的課外中國文化英語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高職學生閱讀的書目推薦給學生,組織學生在課后閱讀,在這個中國文化英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獲取有關中國文化的信息,拓寬人文視野,提高文化修養,發展思辨能力,而且還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和習慣。
(2)積極開設選修課。積極開設中國古代詩詞英譯賞析、漢英民俗文化對比等選修課,吸引更多的學生賞析中國古典詩詞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又或者設置中含有中西文化的選修課,比如英語電影賞析,借助含有豐富文化現象的電影,如《功夫熊貓》《花木蘭》《刮痧》等,來講述中國傳統文化,將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與沖突進行展示,使學生深入思考中西文化的共存和異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3)組織多樣的課外活動。組織以中西文化為主題的各種英語競賽、辯論大賽等,舉辦英語文化節,或者請校外的一些資歷較深的專家、學者或我校的教師舉辦有關中西文化的知識講座,從多途徑多角度營造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氛圍。
4.運用移動終端,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全面直觀地展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成為可能,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開設微信公眾號,推送英文版的中國成語、諺語故事、著名旅游景點和少數民族習俗等;或通過一些網絡學習平臺如“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分享一些中西文化結合的素材(用英語表達二十四節氣、傳統菜肴、英譯中文詩歌等),讓使用者通過交互式、體驗式地學習,將傳統文化學習滲透入課堂內外。
5.完善對高職英語中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評價機制。高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傳播中國文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規劃合理的考核測評形式,不僅有效地促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而且能夠有效地檢驗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水平,使其重視中國文化的學習,并在測評中賦予其成就感,從而豐富中國文化知識儲備,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合理規劃考評形式,一是在考核內容中增加有關中國文化知識的題材,進行階段性考核,形成性評價;二是增加口試分值,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運用英語輸出中國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結語
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傳揚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將中國的基本國情與優秀傳統文化介紹給全世界,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積極汲取優秀的外來文化,兼收并蓄,才能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學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中堅力量,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積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學生的水平差異實施層次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積極開設選修課,加強教材編寫,拓寬教學渠道。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對待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佳.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3):145-146.
[2]任孝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索[J].太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74-76.
[3]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4]楊千頡.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3):163.
[5]朱筱新.中國傳統文化[M].中國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