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摘 要:本文是對學生的自我激勵與其學習動機的相關程度做一個量化的研究,試圖通過學生對自我狀態的評定結果來考察其自我激勵狀態與其學習動機的相關程度,結果發現:①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其自我激勵狀態呈較高的正相關,相關系數為r=0.612;②學習動機和自我激勵均與性別沒有明顯的相關性;③學習動機在年級上存在顯著的差異t(53,0.01)=2.029,而在性別上沒有顯著的差異;④自我激勵在年級和性別上均無顯著的差異。
關鍵詞:學習動機;自我激勵;相關;差異顯著
1、前言
許多研究探討了學習動機以及學習動機和其相關因素的研究,但直接涉及到從學生的主觀評定其內在激勵機制對學習動機的影響的研究比較少。于是我就想從這方面人手來做一些量化的研究,試圖能解除一些心中的困惑。
學習動機,一般認為是直接推動人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引起學習,維持學習,并將學習導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它是學習需要的具體表現或動態表現。激勵,是激發鼓勵之意,它指的是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使其發揮內在潛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的過程。那么,顯然自我激勵就是指個體進行的自我激發和鼓勵,它表現出個體的一種心態和主觀體驗,它能自行激發個體的動機,誘導個體的行為,是自我、發揮內在的潛力。
本文通過個體對自我激勵狀態的自我評定,來研究其自身的評定結果與其學習動機的相關程度即一致性。從學習動機和自我激勵的內涵上考慮,我們認為學習動機與自我激勵應該呈較高的正相關。我們還考慮到年級和性別等相關因素,從理論上來說,個體年級越高,學到的知識越多,越能開闊其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動機,那么學習動機應存在年級上的差別。由于社會偏向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認為學習動機在性別上也應存在差異。
2、實驗
2.1被試
有效問卷共有55份,那么事后編號被試共55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36人。在所有的被試中,高一的學生有33人,高二的學生有22人。
2.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我激勵的自我評定問卷,其分半信度為0.670;第二部分是學習動機問卷,其分半信度為0.696。
3、結果與分析
3.1相關研究
本實驗收回有效問卷共55份,經過SPSS處理,我們得出了學習動機、自我激勵和性別三個因素上的相關研究。其結果如表一所示:
從表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學習動機與自我激勵之間呈高度的正相關。這與我們預期的結果相吻合,這也說明了個體的自身狀態對其學習動機有顯著的影響。自我激勵是個體內部狀態的表現,它反映出個體認知的內驅力,而依據奧蘇伯爾的的主張,他認為認知內驅力是個體內在驅力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又因為內在驅力是學習動機的組成之一,那么自我激勵與學習動機之間必然存在高度的相關。
同時,我們發現學習動機和自我激勵與個體的性別之間不存在顯著的一致性。這一點表明在學習動機方面傳統的性別偏向是值得懷疑的。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不會影響其學習動機。個體只要調整好自身的狀態,積極主動的進行自我激勵,都能調動自身的學習動機,從而取得較高的學業成就。
3.2差異檢驗
本實驗分別對學習動機和自我激勵做了進一步的研究,試圖考察各自在年級和性別上的差異情況,結果如表二:
從表二我們可以看出,學習動機在年級上表現出顯著差異,其中t值為2.209,在0.05水平顯著,然而這與我們的預期結果不相一致。我們原來認為年級越高,學到的知識理應越多,那么越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動機,即高二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應該高于高一的。但是從實驗結果我們得出,高一的學生的學習動機顯著高于高二的,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而學習動機和自我激勵在性別上均沒有顯著差異,這一點與我們3.1中的結果上一致的,就不在分析了。自我激勵在年級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表明個體對自身均有較高的評價,表現出自信的樂觀精神,再者個體往往是站在一個整體的、多緯度的立場上來進行自我評定的,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個體自我激勵狀態的穩定性。
3.3理論分析
從原始數據表中,我們得出在所有被試中學習動機高者(得分高于80分的)有9人,占總體的16.3%;低學習動機者(得分低于或等于45分的)有2人,占3.64%;而中等學習動機的人占80%。這符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所以多數人都保持著中等強度的動機,其次由于壓力大,競爭激烈也使得有一部分人的動機水平偏高,只有極少部分人的動機水平是偏低的。
4、討論
從結果分析中我們可知學習動機和自我激勵在性別上均沒有顯著的差異,這一點在結果中已做了部分分析。但是得出這種結果,可能還存在我們被試選擇上的偏差,如男女人數不夠匹配等。其中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選擇的被試均為重點中學的學生,他們經過中考的選拔,過關斬將算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那么他們必定都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和高度的自信心,自我激勵水平必然也挺高,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所以這就導致他們在這兩方面不存性別上的顯著差異。
再者,依據經驗我們推論學生隨著年齡的則長,知識的積累,其外在的學習動機可以轉化為內在的學習動機,從而增強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即學習動機表現為增強。然而,我們的結過卻與我們預想的不一致,這可能是由于選擇偏差造成的,但是也可能是由于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其學習動機降低。
參考文獻
[1]車文博.心理咨詢大百科.浙江科技出版社.2001
[2]張宏,沃建中.中學生學習動機類型及其與學習能力評價的關系.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1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