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初中語文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是培養其人文素養的關鍵課程。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與方法,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初中語文教學也應該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突破傳統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瓶頸。尤其是初中生的思維較為活躍,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歡樂而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初中語文教學手段的信息化現狀
1.娛樂化嚴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手段,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歡樂的課堂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缺乏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經驗,在教學中出現舍本逐末的現象,教學內容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缺乏與實際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導致學生未能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同時,缺乏對信息化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未能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結合,寓教于樂的理念得不到有效實施。
2.教學內容不合理。教材應該是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但是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由于缺乏針對性,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很多教學內容當中無需應用信息化技術,但是教師卻重視教學的形式化,導致在課件制作和視頻播放中浪費了大量時間。由于網絡資源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教師未能對其進行有效篩選與整合,就會導致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缺失,逐漸偏離語文教學的課程標準要求,導致教學工作水平難以提升。
3.照搬固有模式。由于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不高,在教學中難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完善的實施方案,存在照搬其他教師教學課件的現象,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效率不高。這種問題會導致教學工作的實施遇到諸多阻礙,課件內容與學生的個性特點不符,教學效率受到影響。
二、初中語文教學手段的信息化策略
(一)進行形象導入
初中生的學習行為大都受到興趣的影響,在語文教學當中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形象導入,是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電教媒體逐漸普及的趨勢下,能夠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拓展,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充足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很多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往往是由于教師缺乏合理的課前引入手段。在形象導入階段,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使學生通過有趣的形象初步了解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消除其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與恐懼感。比如在老舍名篇《濟南的冬天》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提前在多媒體課件當中向學生展示濟南冬天的相關圖片、視頻等,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使其獲得更多的情感認知,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形象導入當中,教師應該重視形象設置與文章內容的契合性,同時增強教學資源的趣味性,實現對學生求知欲的最大限度激發。
(二)規劃教學流程
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基本學情進行調查分析,通過科學規劃初中語文教學流程,探索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信息化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能夠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根據教學需求對其進行再整合,并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學習互聯網中名師的設計思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探索適合當下教學特點的先進教學方法。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不能照搬其他教師的現成課件,而是應該對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篩選,使其充分應用于實際教學工作當中。比如在《桃花源記》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找到網絡中關于該篇文章的動畫視頻,通過播放視頻或者暫停視頻欣賞優美畫面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內容、結構等進行梳理。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形象記憶,通過書面文字與腦海中形象的結合提升記憶效率,而且降低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難度。
(三)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當中,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情境,能夠消除傳統課堂當中乏味、沉悶的弊端,幫助學生認識到初中語文的樂趣。與此同時,在教學情境當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更加頻繁,有助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初中語文的實際教學效果。在情境創設當中,教師應該防止過于重視娛樂化而出現舍本逐末的現象,應該確保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并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正確引導。尤其是在初中語文的寫景文章教學中,由于學生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很難親身到文章中描述的地點去感受,而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為學生帶來近似于真實的情感體驗。教師應該有效篩選網絡資源,通過整合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以CAI視聽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在邊播放視頻邊朗讀當中,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與理解能力。
(四)引導學生自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潛能不能得到有效開發。在初中語文的信息化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優化學生的自學環節,使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發展目標,能夠為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奠定基礎。教師應該擺脫對教材內容的過度依賴,充分利用網絡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拓寬視野、開闊胸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輔助價值,實現對傳統語文教學課堂的延伸。為此,教師應該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構建翻轉課堂。尤其是微課視頻的運用,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語文習的重點與難點,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需要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微課視頻的上傳,以便學生進行在線學習與下載,幫助學生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自學。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當中,教師就能夠針對學生自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生的分組討論。在此過程中,真正將課堂話語權交還給學生手中,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課堂的有效翻轉,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五)提升教師素養
初中語文教學手段的信息化發展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養高低。由于時代發展的迅速性,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性,缺乏對信息化手段的深刻認知,知識結構體系與技能未能及時更新,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將信息化教學放在教學實踐工作的重點位置,以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深入學習,并提升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確保信息化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通過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督促教師不斷改進與優化教學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切實了解他們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信息化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針對性。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手段的信息化,是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能夠促進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在教學中容易出現娛樂化嚴重、教學內容缺乏合理性和課件雷同的問題,限制了信息化技術價值的發揮。為此,教師應該通過進行形象導入、規劃教學流程、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學和提升教師素養等途徑,使信息化手段與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充分融合在一起,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逐步提升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