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恒
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戰,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才可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當孩子們高高興興來到幼兒園,教師滿腔熱情地迎接他們時,會使他們體驗到快樂的集體氛圍。老師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個和藹的微笑,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愛意,孩子就會自然地喜歡你,把你當朋友,就會增強在學習成長中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呢?筆者就以下幾點談談個人的見解。
一、積極的暗示有助于自信心的培養
人的能力資質有許多個方面,優越面較多的人容易形成自信心,而優越面較少的人會缺乏自信心。如果老師經常肯定幼兒的長處,并給予應有支持,他們也不會小看自己的力量,從而感到十分自豪和保持相應的自信心。
老師是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和權威人物,所以老師對幼兒的看法和態度非常重要。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已經能夠察言觀色,也能夠感知老師給出的或積極或消極的心理暗示。老師要正確對待每個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積極給予評價和暗示,在活動中經常用溫和、期待、肯定的語氣對幼兒說:“你能行的。”這樣該子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充分發揮出來,也就會信心十足地邁出自己的第一步。如果老師對孩子冷淡,不茍言笑,孩子就會提心吊膽,產生害怕心理,這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二、適當的表揚有利于培養幼兒自信
幼兒是非觀念模糊,我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優點,并及時給予表揚,使幼兒認識自己的長處,相信自己的力量,以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強化成功感。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信任幼兒,采取多鼓勵多表揚的方法,經常對幼兒說:“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肯定行”等,孩子們就能從鼓勵中獲得巨大推動力,并轉化為自身的內驅力,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克服他們生活上、學習中的困難,使信心得到增強。因此,多鼓勵,不責備,有助于發展幼兒的自信心。
三、適時的鍛煉有利于幼兒獲得自信
正確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幼兒獲得自信,錯誤的實踐活動則可能給幼兒失敗的教訓,使他更不敢在集體中有自信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的學習鍛煉表現很重要。筆者接觸的一些家長認為,只要有機會就讓自己的孩子表現,好不好沒關系,讓他試就行了,其實這樣做是有風險的。
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教師應啟發幼兒多想多問,鼓勵他能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大膽表現,逐步增強自信心。我們讓幼兒表現,主要是要讓他從解決問題、克服難題的喜悅情緒中增強自信。缺乏鍛煉而引起的挫折,對兒童的影響是長遠的。因此,我們可以對幼兒提出難易程度不同的鍛煉任務和要求,讓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經過努力都能獲得問題的解決。
我們班的馬春宇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從小就遠離父母跟爺爺在一起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的穿衣服、穿鞋子和吃飯,使他在孩子們中間顯得缺乏自信。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積極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在家多給孩子鍛煉基本的生活技能的機會,讓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平時在幼兒園,時常給予個別指導,耐心教馬春宇穿衣服、洗手、大小便等。經過一段時間,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在與班里小朋友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再自卑,變得自信開朗起來。
四、幫助其成功有益于幼兒樹立自信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要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對幼兒來說則可能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失敗之母”。樹立幼兒自信心的必要條件,是使幼兒能經常獲得成功的經驗,而過多的失敗體驗,常常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幫助其克服弱點和不足,使其通過努力,從成功和喜悅中獲得自信心。
學校集體生活是鍛煉幼兒的最好環境,使幼兒能夠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不同層次的幼兒對成功的體驗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在各項教育活動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幼兒,使大家增強自信心。對能力差的幼兒更要多給予關注,使他們在活動中都得到鍛煉。讓每個幼兒在全園、年級或班集體面前展示特長和優勢,可以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表現欲,提高能力,增強自信,所以幼兒園重點活動應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班里的陳怡菲和小朋友交往較少,不喜歡跟小朋友說話和玩,總是自己坐一邊,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這是典型的在社會交際中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教學活動中,我們給予她必要的心理支持,讓班上的孩子多幫助她。孩子們非常有愛心,經老師一提醒,都主動和她一起玩,爭做她的好朋友。同時,我們也注意發揚陳怡菲記憶力好的長處,經常給她提供在幼兒園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她大膽的表現。慢慢地,她的積極性增強了,自信心也逐漸的提高了。
可以說,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必須與培養他們的多種能力、多種興趣結合起來,使幼兒的自信心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成就感、獲得感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