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孌
摘 要: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在發揮自主性的過程中,結合社會目標對自我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控制的一種能力。如此能力的養成,不僅可以驅使學生踐行道德行為,還可以使學生逐步地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為其有效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其立德樹人的指導下,承擔著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任。在本文中,本人將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做出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對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在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當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自主意識、實踐能力等培養。尤其,核心素養的提出,將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深化,要求教師在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這三方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其中,自我管理是學生實現綜合發展得要點。在如此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既要承擔起育人的重任,又要采取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教育。
一、組織主題活動,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隨著年齡的不斷則增長,和自我的不斷發展,小學生開始具備自律性,自我管理意識在逐步地形成。所以,班主任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不妨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獨特的自我管理意識教育,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實現健康的發展。立結合小學生愛玩、愛動的特點,我在實施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嘗試發揮主題活動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自主性的發揮下,學會自我管理。
以近期組織的踢毽子比賽為例,在實施此比賽活動的時候,我將組織活動、參與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們,鼓勵班干部帶領各小組組長,合作制定比賽規則、比賽流程等。在制定比賽計劃的過程中,學生們還需要就場地、時間等與校后勤部的老師們進行溝通。在這樣組織踢毽子比賽中,學生們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做好準備,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在協調各方的過程中,班干部、小組長等人還要對小組成員進行指導,參與同伴練習,從而在積極參與中,做好比賽準備。從這樣的管理比賽、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在班級活動參與中扮演著主體者的角色,其不僅可以產生參與管理的興趣,還可以潛移默化地獲得管理意識的發展,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打好基礎。
二、明確班務分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班級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在家庭生活參與中,有效的管理是實現家庭健康和諧發展的保障。同理,有效的管理也可以驅動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一個班級里涉及到的對象是多種多樣的,如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學生,要想將班級這個大家庭管理好,每一個都要參與其中,且付出努力。
因為學生是班級管理活動的參與主體,所以,我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會采取自主管理的方式,組建班干部隊伍,建構小組團體,并為不同的組織分配不同的任務,從而使學生在責任到人的情況下,發揮自主性,積極投身班級管理,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具體地,在組建了班干部隊伍之后,我會將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等需需要承擔的職責明確地展示出來,以此使班干部們明確地認知到,自己不僅是班級的參與者,還是班級的管理者,學會按照規章制度管理班級。在班干部踐行管理責任的過程中,我要求他們先學會按照規則辦事,如衛生委員需要帶頭打掃衛生,每天為窗臺上的植物澆水,將黑板擦干凈……在這樣服務他人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班級管理質量,還可以提升班干部自身的管理能力。
對于其他學生而言,我則組建同組異質的小組,為小組中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的管理任務,如,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本組的學習督察員,對其他成員的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同時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對其他成員進行學習指導,從而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實現與其他學生的協同發展。
三、加強家校合作,提升學生自我管理水平
從布朗芬布倫納的環境生態模型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這兩種環境在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組織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要想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班主任需要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在與家長擰成一股繩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會利用家長會引導家長重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并和家長一起為學生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同時在雙方的監督和指導下,使學生有效完成計劃,自然而然地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總之,在組織小學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班主任需要發揮育人功能,組織主題活動,增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明確班務分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實現家校合作,提升學生自我管理水平,如此一步步地促進學生實現有效發展,同時增強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永勝.烏海市農村小學生自我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李云鵬.小學生校內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個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