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長,就業形勢愈發嚴峻。本文結合大學畢業生在求職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求職中如何體現智商和情商兩個角度出發,分析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增強就業意識和提高求職能力。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求職;智商;情商
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了800萬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比2018年增加14萬,漲幅1.7個百分點,再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值,就業創業工作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1]。大學畢業生憑借自身條件在眾多用人單位中搏取一份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兩三頁紙的簡歷,十幾分鐘的面試就決定了畢業生們能否被錄用。看似短暫簡單的招聘模式,其實需要畢業生們長期的積累,至少幾個月的精心準備。
1.大學畢業生求職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根據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可知:35%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相對來說比較順利,但仍有21%的畢業生求職四處碰壁,需要進行就業幫扶。此份報告還有一處值得深思,報告統計了應聘者的著裝打扮、儀容儀表、精神面貌等,并進行量化打分,發現得分高的正是那35%求職順利者,而得分低的也正與那21%碰壁者相符。因此,我們發現在畢業生求職中,除了個人教育和學業背景是重點考量因素之外,用人單位還重視個人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風貌。
當下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認知不足反應遲慢和盲目海投不會準備。認知不足反應遲慢,體現在畢業生在畢業季找工作時后知后覺,態度敷衍。具體來說,企業校招已經開始宣講甚至招聘已經完畢,學生才聽說有那么一家企業來過招人;或是9月份、10月份大部分優秀企業校園招聘結束后,他們才開始有就業意識著手準備。盲目海投不會準備,則體現在雖然知道畢業季是找工作的黃金期,也及時制作簡歷積極參與,但盲目不分主次,一份簡歷用到天荒地老,一套面試詞說到海枯石爛,一次次碰壁還不分析原因所在。以上兩個問題,前者在于思想態度不端正,后者則是自身能力不足。前者需要多方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意識。如高校畢業生畢業季專題教育大會、班主任校招季的主題班會、輔導員老師個別針對的談心談話等等,還可以建立畢業季招聘群共享招聘信息[2]。而后者提高畢業生的求職能力,需要貫穿在整個大學學業和素質教育中,在畢業季階段更要重點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從簡歷制作和面試交流等環節大幅度提高求職能力。
2.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智商”與“情商”的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和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座談時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就是適應社會能力。可以說,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學業成績如果是一個人“智商”的體現,而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風貌則是“情商”的體現。
在高校畢業生求職過程中與用人單位接觸主要為簡歷接觸、宣講接觸、筆試接觸和面試接觸等,這些接觸環節就是體現求職的智商與情商之處。比如說智商的體現,在一份簡歷上的教育背景、學業成績、技能證書;在一份筆試答卷中的理論知識問答;在面試中的英語對話或是專業知識對答;再比如說情商的體現,在一份簡歷上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自我評價;在一場宣講中的良性互動積極配合;在一次面試中的談吐自如詼諧幽默等等。
都說職場中智商高,情商也高,會春風得意;情商高,智商一般,會左右逢源;智商高,情商低,會懷才不遇;情商低,智商也低,會很難發展。換句話,智商決定有資格和誰競爭,而情商決定最終誰能贏。這些說法或許有些片面和偏激,但也確實反映一個人在工作中的兩面性,既要有能力勝任工作,也要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按照這個思路,畢業生在求職中要體現出來這兩種能力。那如何在一份幾張紙的簡歷上,在一場幾百人參加的宣講會里,在短短十幾分鐘的面試中,體現出高超的智商和情商呢?這大概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解決的事情,至少需要在整個大學生涯中有意識主動地來準備來提高。
3.大學生如何在求職中提高“智商”與“情商”
首先,談談如何提高大學生求職中的“智商”。一方面,規劃職業生涯,明確就業目標。高校在大一期間都會開設《專業導論》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兩門課程,目的就是讓大學生認知自己所學專業及前景,結合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就業目標。就業目標不需要很多,涉及兩到三個領域和研究方向,鎖定三到五個相關企業,定期關注這些企業動態,發展前景和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扎實理論學習,提高專業能力。根據所定的就業目標分主次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提高學業能力平均分績點。需要實習經歷的主動參加實習,需要技能證書的積極報名取得證書,需要掌握技能軟件的認真學習熟練操作。
其次,談談如何提高大學生求職中的“情商”。一方面,豐富第二課堂活動,提升人文素養。大學期間學生干部的學生工作機會,如班級干部、學生會團組織干部、學生黨員等等要主動承擔;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如辯論賽、文化藝術節、模擬面試大賽、科技創新競賽等等要積極參與,充分培養與他人合作溝通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和應急應變能力。另一方面,認真研讀招聘信息,制定專屬簡歷。企業的招聘信息不是一讀了之,應是逐字逐句研究,如招聘信息中的“招聘職責”就是簡歷中的“學習經歷”;招聘信息中的“專業要求”就是簡歷中“專業技能”;招聘信息中的“用人要求”就是簡歷中的“自我評價”和“性格特點”。一家企業一份專屬定制簡歷是基本要求,只有你先了解一家企業,才能讓這家企業從你身上看到他們想要的。
總之,大學生想要在求職中立足不敗之地,就是要盡早用心關注,盡早用力學習,盡早用情準備。從各方面洞悉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并一一對應挖掘自身優勢,來一場豪華定制版的專屬求職。
參考文獻
[1]李瑞瑞,鄭琴琴.基于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簡歷制作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8(15).
[2]宋艷萍.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中的效用分析[J].理論觀察,2018(01).
作者簡介:張浩(1991-),男,漢,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宿遷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現代機械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