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華
【摘要】班主任在學生成長和發展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還處于比較敏感的時期,對外界不良環境的鑒別力和意志力不強,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情感和言行的影響。因此為了盡最大努力減少外部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班主任必須靈活恰當運用情感教育來改進班級管理工作,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班主任對他們的關愛,這將有助于學生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情感教育;有效策略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他們的認知水平和見識閱歷有限。在這一時期里,學校對他們的身心影響將是非常關鍵,特別是班主任與他們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最多,幾乎與學生的家人有著同等影響力。因此在小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時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合理審視小學生情感缺失的存在問題,創造性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積極妥實施情感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小學生缺乏情感的原因
第一,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家長平時忙于工作、生意,于是很少抽時間來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一旦他們犯錯的時候,就不分青紅皂白大聲訓斥,讓學生的心理很苦惱。也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過度溺愛,讓孩子過著“小皇帝”般的生活,對孩子提出的吃、喝、玩、樂等要求,均一一滿足,讓他們的自我意識劇烈膨脹。像這樣的教育方式,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扭曲,久而久之,受傷的可能不僅是家長,還有他們的孩子。
第二,不接地氣的學校教育。學校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時不可避免地走進一種“高大上”的空中樓閣。有些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常把“五愛”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掛在口邊,而這些抽象的大道理似乎放在哪里都用得著,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小學生來說未必接地氣,顯然這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不夠協調一致。當班主任對小學生理論說教的時候,他們個個雖然睜大眼睛在看著老師,眼神卻充滿著無辜和迷茫。或許班主任也會意識到這種沒有深入孩子內心的教育方式,也會感到多少有點無奈。
第三,孩子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每一個小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有其獨立的思想和尊嚴,甚至他們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也不一樣。然而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有些家長并沒有把他們當作具有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不尊重他們的想法,忽視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致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出現荒蕪,人格沒有得到全面發展。家長不尊重孩子的個體實際,比如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于看重,提出過高要求的時候,無形中給他們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對小學生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對小學生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揮科學管理理念的引領作用
學生是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的相對人。面對我們的相對人,班主任要及時更新科學管理理念,不斷總結和積累有效的管理經驗,虛心向同行請教學習,以掌握更多先進的班級管理辦法,讓學生真正感到他們的價值和存在,以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尊、自強和自立。班主任要想順利地實現目標,就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個體實際,并創造一切可能的情感教育機會,特別是遇到較常見的問題,務必與學生實現心理上的共鳴,才能凝聚更多的共識。比如,當后進生犯了錯誤的時候,班主任與他們溝通時同樣要保持和藹可親,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有助于落實情感教育的目標。此外,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集體管理,鼓勵學生大膽向班主任獻計獻策,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著力形成凝聚力強的班集體,這也是踐行科學管理理念的重要體現。
2.在學科教學中積極滲透情感教育
作為一個班主任,需要與全體任課教師一樣,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通過實施相應的教學活動,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態度、觀念和情緒等情感體驗,從而不斷推動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圓滿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比如,每次考試結束以后,班主任可以及時組織對任教科目考試的小結會,以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要,對成績獲得進步、成績優異穩定的同學可以給予肯定的評價,鼓勵他們要虛心學習,爭取更大進步;對成績退步的學生,則可以作為“知心姐姐”的身份,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想法,幫助他們克服消極心理,讓他們走出失敗的陰影。
3.運用班級活動開展情感教育
班級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增進學生情感體驗的一個有效渠道。作為一個班主任,應當主動組織一些有益的集體活動,哪怕是一場演講比賽、辯論比賽,或是一場簡單的書法比賽,都能夠凝聚學生的向心力,同時能夠讓班主任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情感信息。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創造條件,定期組織學生到校外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以便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活動中找到自身價值和意義,獲取更多的快樂。比如在重陽節的時候,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幫助老人洗曬衣服等活動,讓學生以實際行動體驗孝親敬長的情感。教師恰當地把情感教育寓于活動中,并巧妙地融合為一體,不再是注重形式上的熱情,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
4.重視與學生情感的有效溝通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始終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實踐表明,友好、信任、和諧的心理環境,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有些班主任雖然重視班級管理工作,責任心強,但是有時性子比較急,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對解決問題的辦法深思熟慮不夠,教育方法有時比較粗放,與學生的溝通方式和技巧方面存在隔閡,致使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因此班主任要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妥善調控自己的情緒,不斷提高情緒自制力,絕不能因自身的不良情緒或者性格脾氣方面的不足而影響到學生。基于此,每一個班主任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和嚴謹治學態度,對學生的情感影響尤為關鍵。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情感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來愈明顯。因此在平時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當主動把情感教育滲透于教育管理各個環節,并結合平時課堂教學的需要,堅持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全面了解他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從而與學生架起穩定的情感溝通的橋梁,為高質量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張曉童.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運用[J].吉林教育,2017,(01).
[2]逄增霞.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有效運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