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宇
數學這門學科,對于缺乏數感的人來說好像是嚴肅、枯燥的,尤其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課生動、豐富,不如語文課富有感情色彩。教學實踐中,經常發現有一小部分學生對數學這門課本身提不起興趣,這種情況就像是常常為人們所說的“看到數字就頭疼”的狀況。某種程度上說,這便是“缺乏數感”。從概率上講,數學教師可能在每個課堂上都能遇到幾個這樣的學生。如何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從事數學教學以來一直思考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的問題。
解決問題分為內因外因兩個方面,教學問題也不例外。面對這個問題,從外部因素來說,我們可以針對性的對這部分學生加強數學訓練,多接觸多練習以培養數學思維。但我想,可能從內部因素突破,從學生的心理狀態上考慮才會更為有效,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上分析,興趣是社會個體確立正確而持久的行為動機的內在動力,是提高社會個體對于某一事物的專注程度,并能夠形成持久性行為習慣的主要誘因。具體到學生,興趣是最持久、最有力的學習動力,不僅可以使學生愉快和不知疲倦地學習,還可以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思考,主動去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可能只有從興趣上著手,充分調動學生內在對數學發生興趣的因素,加以培養和引導,才能慢慢形成“數感”。
而從外部因素的課堂氛圍的角度上說,只有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發生興趣時,學生才會愿意上數學課。從教師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做到激發并利用好學生的數學興趣,營造出良好的數學氛圍,用心上好每一節數學課,能夠讓我們收獲到意想不到的快樂。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便成為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就需要教師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細節激發學生興趣。首先告訴學生,學習數學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然后再充分利用數學課本中的“你明白嗎”,還有數學常識,如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它是怎樣傳到中國的?人的心臟一年要跳多少次?諸如這類的問題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給孩子們,他們會被數學課的豐富而吸引,從而對數學課產生興趣。
首先,從生活中捕捉數學,讓數學不再空洞枯燥。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從而讓學生借助熟悉的生活事例,激起對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比如在圖形章節時,讓學生自己對比身邊物體與書中圖形之間的異同,引導學生發現其實所學的圖形不過是從生活中的物體中所提煉出來的而已。其實讓數學知識走進生活并不是很難,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教師自己先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就能輕松地引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去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需要數學,這樣他們就會想學數學,從而愛上數學課。
其次,使數學回歸生活,讓數學不再是象牙之塔。
數學教學應寓于生活實際,且運用于生活實際。教學數學知識體系的目的不能僅僅停留于書本與成績之上,更應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只有讓學生感知到數學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可以應用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東西,才能使學生的數學興趣得以保持,不至于有始無終。例如,在講授折扣這一內容時,讓學生提前觀察、收集并思考商場、超市中的促銷廣告,在課堂講授時讓其計算折扣后買某些物品可以節約多少金額,從而明確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將數學知識還原于生活是保持學生數學興趣的良方,是立于知識本質的基礎上對學生興趣的把握。
再次,使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
課堂上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就應做到:學生能做的必須讓學生做,學生能說的必須讓學生說。這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比如在教學“利息問題”時,可以假設每個學生都有5000元錢,一半學生按一年定期存款,一半學生按三年定期存款。到期后,各能獲得利息多少元,需繳納利稅多少?最后再說說怎樣存款更合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與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識的“統帥”。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創造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于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收獲的快樂。
最后,從方法上讓學生學會數學閱讀。
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學習數學最大的困境在于沒有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因而難以將數學語言翻譯成他自有的語系。而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從教材、習題入手解讀數學語言、將生活中的實例翻譯成數學語言,通過各種方式將數學閱讀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將閱讀這個攔路虎拿下,也就掃清了培養數學興趣的最后障礙。
總之,只有從生活中提煉數學、使數學回歸生活,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內在魅力;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幫助他們翻譯數學這個話語體系,才能讓興趣生根發芽、順利成長;而也只有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形成學習數學的內在驅動力。還要想方設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成為富有魅力的地方,成為讓學生獲得自信的地方,成為師生智慧碰撞的地方,成為煥發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構想,相信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會擁有這樣的課堂。讓我們都為每天能擁有這樣的課堂而努力吧!